不論是晚清還是一直到抗戰時期,中國最需要的都不是頂尖武器,而是足夠多能用的武器。
畢竟抗戰初期國軍的裝備其實還說得過去,但很快就在淞滬和太原把老本都輸沒了。在這之后,國軍裝備之差,那真就駭人聽聞了。
否則汪大漢奸也不會說出那句遺臭萬年的“抵抗,其意義僅僅是犧牲”。
中日在裝備上差距很大,不過真要說起來,陸軍武器也并沒出現海空軍上那么大的代差。
眾所周知,日本把大部分軍費都投在了海軍,日本海軍甚至能在太平洋上與美國海軍打中途島戰役這種航母對航母的超級海戰。
日本的海軍當時絕對的世界前三,起碼領先德國兩代。
不過當年日本的陸軍也著實最少落后德國整整一代。
德國陸軍打的是重裝集群的機械化閃擊戰,就拿陸戰之王坦克說,德國的坦克在整個二戰期間都很強。
但日本哪,豆戰車
德國的對手蘇聯的t34坦克自重三十多噸,而小豆哪,只有24噸
甚至沒比二十一世紀的一臺吉普車越野車重多少
在蘇德英美的坦克眼中,豆戰車簡直是逗比。
雖然小豆在中國戰場上也很生勐,畢竟是以有打無。但其防御能力并不強,總比豹式坦克、t34這種真正的陸戰之王好對付多了。
各位可以想象一輛吉普車化身坦克上戰場是什么畫面,這點重量哪有多少鋼板。
如此輕的自重,就像算了,還是自行腦補吧。
另外,說出來可能不信,日軍的核心戰術中一直有一項就是拼刺刀。日軍的作戰條例和戰術實例中有大量關于“白兵豬突”的講解。
“豬突”就是無視對方人數,像野豬一樣沖鋒。
“豬”在日本絕對是褒義詞。李諭最開始一直很好奇為什么小日子國這么推崇“豬”,后來才知道人家看待野豬就像中國看待老虎,是他們國內能見到的最兇勐野獸
反正野豬們,哦不,日軍當年這種戰術對我們震撼還是很大的,拼刺刀確實很勐。
所以,不管是清末還是后來,先進武器都不重要,要是漢陽造可以大量裝備并且源源不斷大量制造,那也能高興地笑開花。
畢竟當年普法戰爭中,法國用的夏塞波步槍明顯比德國的德來塞步槍要好,但法國還是輸了。
好吧,說了半天,真的不是在辱法
李諭如果想的話,可以幫著生產改進步槍,起碼達到毛瑟步槍的設計水平他還是可以做到。
畢竟他本科機械設計,能力也不弱,繪圖能力更是堪稱一絕,當年畫法幾何這門課滿分通過,放眼現在的大清,比他設計繪圖能力強的應該也沒幾個。
不過也僅限于簡單的栓動單發步槍,如果是輕機槍甚至重機槍,乃至各種炮,他就得專門學習了。
但他也并不想做這件事,因為沒有太大意義設計能力是設計能力,生產能力則是生產能力。
還是那句話,缺的不是好武器,而是強大的后勤生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