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諭來到同文館找丁韙良賀喜。
丁韙良一點都不奇怪“你能拿第一是理所應當。”
他從書桉上拿出一份文件,“本來其實我想用這些題目,但要真這么做,恐怕只有你能做出,其他人怕都要零分。”
李諭好奇道“什么試卷”
“是一份從歐洲寄過來的試題,”丁韙良解釋說,“我曾經設想采用歐洲或者美國大學的考試題目,但是發現根本無法和他們解釋清楚,他們甚至不認為這種程度的數學有意義。”
李諭看了看,試題是用英文寫的,抬頭是愛丁堡大學。
題目難度算是比較符合一所大學應該有的難度,最后一道幾何大題大概相當于后來高考數學20題左右的難度。
丁韙良笑著問“如何,這份試卷你能做多少分”
“自然是滿分。”
確實啊,如果有第22道大題,說不定李諭還會失幾分,不過就眼前試卷的難度還是困不住他。
丁韙良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放心,今后在大學堂你是比較自由的,有些課程沒必要上,但是考試還是要參加。”
李諭感激道“多謝總教習。”
“另外,還有樣東西要給你看看。”
丁韙良拿出一份報紙,遞給李諭。
依然是泰晤士報,報上登了一份懸賞信息。
李諭一看就有點呆住了,“這是”
丁韙良道“報上寫了,瑞典挪威國王及皇家科學院向全世界懸賞幾道數學問題。”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我知道,但是其中第一道的n體問題是不是”
丁韙良攤攤手“我也看不懂具體的問題,但是報上說明了回答問題可以得到2500克朗,并且會得到國王親自頒發的獎章。看著挺不錯,我就想你能不能試一下。”
李諭當然看得懂,但是按說n體問題應該在十年前就做過了研究,難道說時間有了小小的錯亂
于是李諭問道“莫非現在還沒有人研究三體問題”
“三體報上似乎說的是超過2的所有情況,不止三體。”
李諭感覺有點奇怪,換了個角度問“法國有一位數學家,名字叫做龐加來,這次京師大學堂采購的書單中有沒有他的著作”
丁韙良道“有的,他的理論十分先進,數學物理的書單中有好幾本是他最新的書。”
“太好了,我要去趕緊求證一下”
李諭著急忙慌就要走,剛出門卻碰上了一個身穿補服的大官,李諭連忙道歉。
丁韙良不明所以,大聲道“李諭,你這么著急去干什么”
“李諭”官員一聽,立刻叫住了他,“你等等”
丁韙良也看到了官員,迎過來道“管學大人,您怎么來了”
來的官員正是張百熙。
張百熙說“今天是慶親王的大壽,本來想來總理衙門給他賀賀喜,不過他人并不在。反正你們同文館離著近,我就來瞧瞧。”
丁韙良立刻給李諭介紹“別走了,眼前就是管學大臣張百熙大人。”
李諭聽到張百熙的名字,的確不能走了。
嚴格意義上講,張百熙是北大的第三任校長,也是1902年正式招生以來的第一任校長。
“張校長好”李諭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