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搭設得如火如荼時,榮祿的兒子巴隆走了過來,他生氣道“這破玩意能不能不要在我們家門口走”
鳳鈴見著榮祿的兒子就沒什么好氣,“在大路上架電線,又沒礙著誰”
巴隆眉頭一皺“就是洋人這些東西,壞了我大清風水”
屋里的李諭聽到外面的聲音,走出來道“原來是巴隆公子,失敬失敬。”
巴隆雖然知道李諭在科學上確實很厲害,不過他本人也很傳統,根本瞧不起西學,不滿道“洋人的電報線已經干擾到了我們榮府。”
李諭看了看電報線桿,高度完全足夠,于是說“它們只是服務于我家中電報機,怎么會對閣下府上造成影響”
巴隆說“當然有影響,洋人的銅線,千里之遙,瞬息可通,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這么多年,一直因此在各種新聞上造謠事端,我們又無從知曉。更何況銅線過我榮府,府上機密信息,豈不也被偷聽。”
李諭說“閣下府上的機密怎么可能被馬路上一根區區的電報線得知,哪有這么神,公子多慮了。”
巴隆根本不相信“我怎么知道你說的真假。”
李諭笑道“你可以隨便找個洋人問問,估計他們也很想知道如何單純用銅線就能知道四周的訊息。”
巴隆壓根不懂,爭論不出什么,不過心中依然大為光火,等他老爹回來一定要好好告一狀。
李諭打發走巴隆,繼續回到書房寫作,他的進度很快,已經寫到了混沌理論中非常關鍵也最為出名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本來出自洛倫茲的一篇演講,但是他原本所說是“一只海鷗扇動翅膀就足以改變天氣的走向。”
他當初用的是“海鷗”,至于蝴蝶的出處,其實一個記者看到論文中的一張關于“洛倫茲吸引子”的圖形很像蝴蝶,所以才寫成了“蝴蝶效應”。
但其實中國一直有類似的說法,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都揭示了混沌理論最關鍵的一點初始值極為微小的擾動,都會給系統帶來巨大到無法預測的變化。
李諭提前六十年提出了這個觀點,但稱之為“蟻穴效應”。
后來為了紀念李諭,很多人直接叫做了“鯉魚效應”。
這個詞語是申報記者史量才所創,他根據李諭名字的諧音及他所闡述的觀點,換了種表述黃河里一條鯉魚游動時帶起的漣漪,極有可能帶動太平洋上一場無敵的颶風。
倒也是個合理的詮釋。
直到六十年后,當洛倫茲用計算機模擬出形如蝴蝶的洛倫茲算子后,二者共同成為了混沌理論的代名詞。
當然,李諭并沒有止于此,他的數學功底可以,進而又用微分幾何探討了混沌理論的數學原理。關于這種混亂的描述,則又用上了包括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內容。
這片論文要比他之前關于x射線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論文花的時間多太多了,足足一個月才完成。
當然,這只是混沌理論的開篇,至于后續,還有待其他數學家的進一步發展。
不過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容易,畢竟開創了一個全新且極為重要的數學門類。
如果繼續深入寫,混沌理論可能再花一年也寫不完。李諭懂得適可而止,核心觀點闡述清楚就好。然后他校核完成后便寄出了論文。
論文還是挺厚的,足足兩百多頁,差不多是一本數學書。
李諭當天也收到了瑞典匯過來的2500克朗,這個時代的電訊系統沒有后世那么發達,又是跨行又是跨國的,所以今天匯豐銀行才收到了匯款,照例還是扣掉了10左右的手續費。
不過算下來,也有300多兩銀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