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的確是太超前了,基本上半個多月就學完了心理學、教育學第一年的課程。
這個時代的京師大學堂,還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大學,經常要承擔一些朝廷或者其他工商業人員的咨詢。
天津海關道唐紹儀今天就帶著兩人來到大學堂找到了李諭。
“李諭先生,別來無恙。”唐紹儀道。
李諭是見過唐紹儀的,與他握手道“唐道臺,幸會幸會。”
唐紹儀說,“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介紹身后的兩人,“他們是張新吾、羅建秋,是天津的商人。”
兩人對李諭大名也是如雷貫耳“李諭先生您好,我們對你可謂是欽佩良久”
李諭不明所以,但還是同他們握手打了招呼。
李諭問唐紹儀“唐道臺今天有什么事”
唐紹儀拿出一支雪茄,然后擦著一根火柴點燃,舉著手里的火柴梗對李諭說“的確是有事,我們是為此而來。”
“火柴”李諭問。
“正是”唐紹儀說,“這兩位正準備著手恢復天津自來火局。”
好嘛,晚清民國時期,大家真是不分數理化,只要是知道你懂西學,什么問題都要來找。
李諭笑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忙。”
張新吾說“李先生太謙虛了,您這么大的學問,小小的洋火哪能難得到您。”
唐紹儀抽著雪茄說“就是李諭兄弟,你的本事我也見過,連袁總督都對你贊賞不已,我就不信小小洋火還能難過發現天上的星星。”
李諭感覺有點頭大“也不是這么回事”
“不是那么回事就好反正有你幫忙,我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說到底問的也是西學,我來大學堂之前已經找過張大人,他一聽是問化學,立刻讓我找你,張大人對你真是信任得很。”唐紹儀說。
真要想想,雖然李諭化學水平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似乎在晚清也的確沒什么人比他懂了。
而且理論上,化學與物理在微觀理論層面本就可以互相解釋。實際上所有的化學現象本質上都可以用最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來解釋,而原子領域也屬于物理學。
別人都大老遠過來了,李諭只好說“那我試試。”
羅建秋高興道“您只需要隨便試試就可以解決我們的難題。”
李諭笑道“如果我可以解決,自然會不遺余力。”
張新吾與羅建秋日后都是中國火柴工業的奠基人,別看只是小小的火柴,其實又是一段頗為艱辛的道路。
“百廢待興”用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太合適了,真的是一點現代工業都沒有,大的重工業根本不用提,就算是小到諸如火柴、鉛筆生產都是天大的難題。
唐紹儀得意道“我就說吧,來京城找李諭最合適不過。你就算是再給洋人遞上幾千兩銀子,他們也不見得教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