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可能聽過古人有四大雅事品茶,聽琴,焚香,掛畫插花。
品茶位列其一。
只不過這些玩意說來都是文人士大夫的最愛,又花錢又花時間,完全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玩得起。
等到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章得了天下,老朱窮人出身,痛恨貴族文化,下令不得進貢茶餅,改為散茶。
自此以后,中國才從抹茶文化慢慢轉變到了現在的散茶文化。
夏目漱石見李諭似乎不會喝抹茶,于是特意坐在他旁邊。
李諭有樣學樣,才沒有出丑。
夏目漱石的家庭以前在江戶地區很厲害,不過早在他年幼時候就衰落。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從小還是懂得各種上層生活。
感覺上夏目漱石的遭遇有點像曹雪芹,都是沒落貴族。
夏目漱石說“我自小喜歡漢文化,十四歲就開始學習漢文古籍,年少時便立志要以漢文出世。”
有他這種思想的日本人絕對不是少數,李諭當然知道。
夏目漱石總歸是那種心態比較正的,還有不少人以日本代替中國漢文化為己任的,那才可怕。
李諭說“恐怕先生的漢詩水平要在我之上。”
夏目漱石笑道“不敢班門弄斧,我終歸只是個日本人而已,先生即便不是專門研習漢詩,也不會在我之下。我二十二歲時初次以漱石為筆名,正是取自漢籍晉書。”
這個李諭還真不知道,但是夏目漱石對于東方文化的理解確實蠻深的。
整個東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的長久熏陶,很多地方相通。可能最典型的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在奔放與含蓄上。
現在人喜歡玩的幾個文學梗中,有一個就出自夏目漱石。
說的是夏目漱石在給自己的學生上英文課時,有一次給學生一篇英文,要求把文中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時,男主角情不自禁說出的一句“ioveyou”翻譯成日文。
有學生翻譯為比較直白的“我愛你”。
沒想到夏目漱石搖頭說道“日本人是不會把我愛你掛在嘴邊的,這樣直譯沒有韻味。”
于是學生問“那應該怎么翻譯”
夏目漱石沉吟片刻說“日本人會說今夜は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
這就是典型的含蓄,不過確實有那么一點太含蓄了。
反正李諭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感覺要是真這么追女生,肯定會被甩無數次吧。
還是那句“你站在此處不要動,我給你買幾個橘子”更像個文學梗。
表述起來也很含蓄,但是意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