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一百四十七章風波
不過希爾伯特的信來得也讓李諭有點措手不及。
東京大學校長山川健次郎又問道“你平時和希爾伯特教授等歐洲的大科學家一直有聯絡”
李諭聳聳肩“算是有吧,現在有了電報確實方便了很多,之前給開爾文勛爵寫封信來回都要一個多月。”
這兩個人現在是當今物理學與數學的領軍人物,山川健次郎倒吸一口涼氣“你果然不是一般人,能與他們持續保持聯絡”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長岡半太郎好奇問道“你準備寫什么文章給希爾伯特教授”
李諭摸了摸下巴“我也沒有想好,要不就先多算幾個黎曼函數的解吧,畢竟這是他自己提出的23個數學問題之一。雖然算不上解決,不過現在大家還沒有見過黎曼函數的解長什么樣哪。”
長岡半太郎笑道“那天你讓學生去解這個數學題目,我當時還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黎曼函數,后來稍微研究了一下,才發現何其困難。你是不知道,那位學生到處求人,連個頭緒都沒摸到。”
李諭笑道“我也只是開了個小玩笑。”
長岡半太郎說“先生開的小玩笑真是太數學了,別說一個學生,整個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也沒有人會解。”
李諭又品嘗了幾碗抹茶,然后同他們聊了一會兒才離開。
本來還想著學學茶道,不過流程確實是太復雜了,喝一碗茶要等大半天,實在是感覺有點浪費時間。
果然這種東西還是適合有功夫又同時有錢的人來享受之用。
李諭已經開始懷念中國的蓋碗茶了,一沖一泡,簡簡單單才適合自己這種快節奏出來的人。
當然就算是中國的散茶,現在也有不少講究。不過再怎么講究,和抹茶茶道比,也省事太多。
回到住處,李諭攤開紙繼續計算黎曼函數的解。
李諭所通曉的數學基本都是不那么高深,或者和物理學有密切關系的,畢竟他不是純數學系的學生。
但好在黎曼的數學和物理學還真有不少聯系。
直白點說,如果沒有黎曼的數學工作,相對論壓根就沒有誕生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正是使用了非歐幾何中的黎曼幾何,不然他那些奇妙的物理思想根本推演不出。
不過就便是愛因斯坦本人,也沒有完全理解黎曼幾何,許多數學問題也是請教了專業的數學家。
畢竟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家的數學基礎真的沒法和后世搞物理的比。
也不是說這時候的物理學家數學真不行,原因嘛,之前其實提到過如今物理學還是以實驗物理學為主,研究理論物理的人不多,更沒有形成主流。
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可以算是把理論物理推到巔峰的關鍵人物。
至于實驗物理學家嘛,連理論物理都不怎么上心,又怎么會對更抽象的數學特別在意。
所以即便愛大神和普大神走了理論物理之路,成長環境在那擺著,很多時候他們自己也是實際用到數學工具了才去專門學習。
而后世的高等教育早就摸清了物理學需要用到那些數學工具,都是同步學習的,使用起來也更得心應手。
也算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李諭最擅長的是量子力學和天文學。實際上從相對論誕生開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研究相對論的人相對而言就一直不太多,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理論框架愛因斯坦都搞得差不多了,但實驗驗證太難了,對精度的要求高得過分。
那是真滴修修補補的工作。
多的不用說,大家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情況就知道基本上一半頒給了量子力學,剩下一半中又有差不多一半頒給了天體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