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諭直接點明了兩條假設中最關鍵的光速不變,單單這一點已經很超前。
要知道雖然早在1887年,邁克爾遜就與莫雷通過著名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證實了光速在不同慣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也由此否定了以太假說。
但相信這一點的人真的仍然很少很少,因為這個實驗可以說是在動搖整個物理學大廈。
正是因為它潛在“破壞力”驚人,才能被開爾文勛爵評為“兩朵烏云”中的一朵。
李諭還順手指出了變換方法,也就是如何解釋光速不變,更加彌足珍貴。
只不過電報太短,李諭暫時只能說個理念。
但這也很不得了,不知道愛因斯坦看到后會如何回復。
李諭并不是很著急,因為按照歷史進程,完整的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要到1905年才會提出。
所以雖然這種科學討論的電報二人目前只是一天交流一兩次,其實已經非常神速。
說完這個,京師大學堂的中期考試也要開始了。
其他的同學都很緊張,唯獨李諭好整以暇。
至于為什么,當然是題目太簡單了。
之前也列舉過,入學考試時的算學題目差不多就是小學數學應用題水平,這次雖然難了一點,但充其量也就是初一數學。
其他的物理、化學、地理等科也是難不倒李諭,都是些初中知識。
只不過國學題目確實又難到了李諭,是真的難到了,題目他都沒有看太明白
顧亭林論文須有六經之旨,當時之務,試申其說。
六經分類與文字有何作用
李諭只知道顧亭林就是顧炎武,還知道顧炎武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及顧炎武的一些生平,但具體顧炎武在經學方面有什么論述,他怎么可能知道。
無奈啊,這一科很可能又要不及格
悲劇,看來又要成為一個“佳xiao話hua”。
好在丁韙良以及校長張百熙知道李諭什么水平,而且人家終歸已經是帝師。
于是丁韙良又從美國的大學找來了一些考試題目出給李諭。
這種近代大學正兒八經的題目李諭就做得舒服多了,但丁韙良也真是夠狠,選的都是芝加哥大學或者耶魯大學畢業考試最難的一些題目。
但李諭可是經過多年考試捶打的人,當年考研數學也不是蓋的,這種難度完全可以應付。
而且李諭也發揮了一下自己日語、德語、英語方面的特長,算是在其他方面加了加分,所以最后還是評為第一。
但經學的確是不及格李諭是真的有點要放棄了
最多就是再多背點古文得了,躺平吧
總之,這個考試一過,李諭又可以繼續瀟灑起來。
發榜后校長張百熙也找到了李諭,李諭還以為是有什么嘉獎,誰知張百熙對他說“這段時間我又仔細了一下你入學考試寫的教育學論文,越看越精彩,很多東西我覺得可以采納到大學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