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于現代人來說,大家都是從小這么學過來,腦海中早就無形中建立了科學的正確演繹邏輯。
穩定運行多年的a,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
張之洞說“這幾日可以讓若溪華世芳字帶著先生到各書院視察一番,但今日我們先就漢陽鐵廠等事宜參詳一二。”
李諭拱手道“悉聽總督大人安排。”
漢陽鐵廠在江對岸。
武漢三鎮中,武昌現在是總督府所在地;漢口主要是租界區;漢陽則興建有兵工廠、鋼鐵廠。
去往漢陽要輪渡過江,張之洞在船上說“早年間,曾國藩大人與李鴻章大人于各地創立制造局,遍尋相關人才。所得華蘅芳與徐壽二人曾制造出蒸汽船黃鵠號,著實令人振奮。我亦希望尋找懂得如此技術之人才,更進一步。”
然后看向華世芳“如今所幸有若溪。而過往徐壽先生之子徐建寅也曾為我漢陽鋼藥廠出力,只可惜他已于鋼藥廠試制火藥時失事殉職。”
李諭訝道“失事殉職”
徐壽的大名肯定大部分都知道,畢竟是登上過歷史教科書的人。
他曾經與華蘅芳于安慶內制造局造出來一臺蒸汽機輪船,也就是黃鵠號,這艘船其實還是木制的,只不過動力用了蒸汽機。
但僅僅憑借草圖與一日的參觀就造出來,的確不簡單。
只可惜后來沒有發展下去。
徐壽是個化學家,最出名的貢獻應該就是元素周期表里各種元素了元素名稱基本都是他翻譯的,確實很到位。
當然也要感謝朱明王朝,為了起名創造了那么多帶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
如今只要是學過化學,無形中就已經用到了徐壽的貢獻。也是蠻厲害的,畢竟影響的人太多了。
他的兒子徐建寅也是一名化學家,只不過名氣弱了一點。
張之洞說“我們的漢陽鋼藥廠準備研制一種無煙火藥,他是在制造過程中不幸遇難。”
李諭惋惜道“原來是因為火藥,的確太危險。”
現在所有國家都在搞火藥,但這東西確實不太好搞,稍不留神整個實驗室都能炸飛,所以諾貝爾成就才那么大。
徐建寅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為科學事業犧牲的科學家,值得記住。
到達漢陽鐵廠,李諭發現面前場景還是挺壯觀的,廠房遍布,煙囪林立,規模確實不小。
大門外立著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漢陽鐵廠”四個大字。
李諭有點好奇,問道“張大人,如今鐵廠產能有多少”
張之洞對此很自豪“現在每年可以產出生鐵五萬噸、鋼近三萬噸、鋼軌一萬多噸。”
這話聽在李諭耳朵里并沒有什么震撼效果,漢陽鐵廠以后演變成了武漢鋼鐵集團后來重組到了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武漢鋼鐵的年產能那可是五六千萬噸級別。
如今沒什么鋼鐵,但以后已經到了產能過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