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上可以有無限的緯度,也可以有無窮小。
但在物理上,或者說實際的自然界,任何東西都是不可能無限細分下去的,任何東西都有最小的單位。
甚至包括時間,也有最小單位。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存在一個所謂的“最大分辨率”,不可能無限細致。
量子力學里也講究能量是“一份份的”。
反正不管是什么東西,都是最小單位的整數倍。
其實只要是一提“整數倍”、“一份一份”,就會有點量子力學那味兒。
但現在還是量子力學的“洪荒階段”,即便大神普朗克三年前就推導出了“兩朵烏云”中黑體輻射的正確公式,不過有點遺憾的是,公式他是湊出來的
也就是說,雖然結果是對的,但過程是錯的。
這就很難受了因為很難讓人信服。
稍微簡單說一下黑體輻射問題當時物理學家已經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了黑體輻射現象的一條實驗曲線,所以任務其實就是解釋這條曲線為什么長這樣,最好能有個公式。
普朗克的公式就是推導這條曲線得出,而且公式與試驗圖像非常吻合。不過上面已經說了,推導過程是錯的,大家不認可。
此外,德國的物理學家維恩在1896年利用熱力學理論推導出了一個維恩公式,但這個公式只能解釋高頻階段,在低頻階段符合得并不好。
即便如此,因為這么一個并不正確的公式,這家伙也得到了1911年的諾獎
后來瑞利男爵又推導出了一個只在低頻符合的瑞利公式,也不完美。而且這個理論后來被不少科幻拿來解釋所謂的紫外武器因為紫外線頻率高,按照瑞利的公式,在頻率高時,黑體的能量輻射會趨于無窮大。
這顯然不合理嘛。
李諭作為專業搞物理的,正確推導黑體輻射公式簡直可以說駕輕就熟。
其實歷史上這件事是后來印度物理學家玻色做成的,不過推導過程玻色也沒做對,同樣有明顯錯誤。
總之,李諭深知,正確的黑體輻射公式推導過程一旦拿出來,絕對是核彈級別,不對,現在還沒核彈,那就是地震級別
早了不敢說,最起碼1911年的諾獎絕對就是李諭與普朗克共同拿了。
所以真心太炸裂。
人家畢竟是兩朵烏云之一啊
李諭在屋中,攤開稿紙,聚精會神開始演算。
過程他真的是太熟了,寫出來手都沒有抖一下。
論文也不是特別長,關鍵他根本不需要寫過長。
李諭數學與物理都很達標,也不可能存在錯誤。
輪船抵達圣弗朗西斯科,也就是舊金山后,李諭第一時間找到郵局,把這封論文發去英國皇家科學會。
好在美國郵局也收銀圓,不然還要跑到銀行兌換美元。
梁誠看到李諭寄出去信,說道“看你一直在船上算東西,原來又寫了篇科學論文。”
李諭說“閑著也是閑著,不若做點事情。”
梁誠問道“又是不得了的東西”
李諭笑了一笑“等著瞧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