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搖了搖頭“汽油車不行的,只有電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愛迪生與特斯拉之間的電流大戰已經以交流電的勝利結束,不過現在汽車界的“油電大戰”還沒有分出勝負。
愛迪生目前顯然是站在電車一方。
李諭說“不管什么能源,都離不開傳動系統,如果他們做電動車,也能用到我的方案。”
愛迪生看了看四驅系統“我正在研究蓄電池,準備放在車輛上,以我實驗室的數據,續航里程還比較可觀。只要是能讓車子跑得遠,電動車肯定更有前景。”
蓄電池用的當然是直流電,這是愛迪生的老本行。
不管是現在,還是一百年后,電池都是決定電動車好壞的最關鍵指標。
如果放在后世,可能這句話還有點瑕疵,因為電控系統也很關鍵,不過就目前看,電池確實是最關鍵因素。
李諭也知道現在電池的水平,這是個人類技術上的大門檻,后續的研發方向幾乎都是先朝著材料去,尋找合適的電池材料,陽極材料、陰極材料以及儲能單元。至于改進電池結構,那是之后的事情。
反正就目前的技術水平,干電池都沒有普及,蓄電池組又重得要死。
李諭說“只怕充放電還是不夠方便,也不夠安全,而且按照數學模型,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不會簡單因為蓄電池的增大而大幅提升。”
“我討厭聽到數學模型,”愛迪生說,“一切都是要以真實的試驗來驗證。”
李諭也不好和爭論,因為以前特斯拉就因為這些數理內容與愛迪生發生過好多次爭吵。
此后特斯拉甚至親口說過“愛迪生用的方法效率非常的低,經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體而言,我是一個很不幸的見證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碼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就能省掉90力氣。他無視初等教育和數學知識,完全信任發明家的直覺和建立在經驗上的美國人感覺。”
缺乏足夠的科學精神,以勤奮實踐掛帥的愛迪生和他的團隊一共擁有1000多項專利。
而被他們踢出團隊,具備科學和理論素養的理論派發明家特斯拉卻擁有700多項專利,一瞬間就將勤奮實踐苦搞發明和科學理論指導發明實驗的兩大流派高下兩分。
但愛迪生顯然還是更認可自己的模式,畢竟至少他的人生比特斯拉成功太多了。
“不管怎么說,我已經研發出了新型的堿性蓄電池,利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之前鉛酸電池里的硫酸,安全與儲能都好了許多。”愛迪生自豪說,“我聽說德國人已經做出了時速遠超汽油車的電動車,不過用的鉛酸電池重量過大,如果換成我的堿性蓄電池,一定會有更佳的效果。”
原來他是這么想的。
現在歐洲確實有人正在搞電動車,而且還是個大名人費迪南德保時捷。
是的,就是保時捷的創始人。
沒想到吧,保時捷最初是造電動車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保時捷造出電動車后,發現它時速很快,輕松過60kh,但續航問題卻極為棘手。
于是于是保時捷腦子竟然一轉,在1900年時搞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混合動力汽車
他給車子裝了一臺汽油發電機,輸出電力后再驅動輪轂電機,讓車輛跑起來,多余的電力甚至還能流入電池組儲存起來。
只不過這臺車仍舊很重,僅電池就高達18噸,整車重量超過4噸,活脫脫一輛小坦克。
但即便如此笨重,現在燃油車相比之下也沒有啥出色的優勢,所以電動車一派目前一點都不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