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知道我們的飛行試驗”弟弟奧威爾來特說。
“當然,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諭說。
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關于來特兄弟制造雙翼滑翔機進行試驗的新聞,不過根本沒什么人關注。
奧威爾來特說“我們經過上千次風動試驗,對超過200個機翼進行試驗,已經設計出了能夠足夠升力的機翼截面形狀,安裝這種機翼的滑翔機能夠實現1000米以上的滑行距離。但我們卻沒有精力也不懂發動機,可我們知道,沒有動力是不可以的。”
從1900年開始,來特兄弟經過不斷鉆研,已經在飛機結構、空氣動力學上實現了巨大突破,目前這個關口的確到了他們快要進行真正的動力飛機試驗階段。
兩人已經開始制造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飛機“飛行者一號”。
這架飛機是雙翼滑翔機,但動力飛機自然需要發動機,而市面上根本沒有這種發動機。
好像這么說有點廢話,飛機都沒出現,怎么可能提前有飛機發動機。
但這個問題確實難住了兄弟兩人,沒有任何一家發動機廠家愿意冒險。
歷史上他們是由自家自行車店的一名機械師泰勒搞出的發動機。
來特兄弟一直做的是一家叫做來特兄弟自行車公司的企業。這也沒啥好奇怪的,后來一家搞拖拉機的廠子還成了頂級跑車企業蘭博基尼。
二十世紀初的發動機遠沒有后世那么復雜,許多高精尖的技術并沒有使用,就挺“原始”的,制造難度相比之下要小多了。
當然也并非隨隨便便就能造出來。
李諭是懂發動機的,他說“我能給你們想想辦法搞一臺發動機。”
“你”來特兄弟驚訝道,“你也會做發動機”
李諭說“試試應該問題不大。”
正好李諭現在研究的就是傳動系統,李諭繼續說“我想你們的需求就是一臺重量低、并且能夠與機身兩側螺旋槳進行鏈式鏈接的發動機吧”
奧威爾來特驚呼“你竟然對我們的飛行器構造如此熟悉”
李諭笑道“要是不熟悉,我也不敢說這話。”
也是巧了,很多人可能見過來特兄弟飛機的照片,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來特兄弟這架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飛機用的氣動布局竟然是鴨式布局。
要知道后來美國飛機一直采用的都是常規布局,美國的各種戰斗機同樣是常規布局,包括波音等企業生產的民航客機用的也是常規布局。
后來是二戰前期蘇聯工程師發現,如果把水平尾翼移到機翼前方,就可以用較小的翼面達到更好的操縱效能。
這就是所謂的鴨式布局,挪到前面的水平尾翼就叫做鴨翼。
之所以叫做鴨翼,是因為人們覺得這種飛機像飛起來的鴨子。但李諭實在是看不出來哪里像飛起來的鴨子,難道是因為從來沒見過會飛的鴨子
這種布局咱們熟啊
咱們的戰斗機設計很多理念是繼承自蘇聯的設計思路。而且到了李諭穿越前,已經可以說青出于藍。像殲10、殲20就是用的鴨式布局。
多說一下,殲15并不是鴨式布局,也不是常規布局,而是三翼面布局。這么設計是為了融合鴨式布局和常規布局的優點,可以更大的升力,提高戰機起降能力,增強可靠性,畢竟人家殲15是航母上的艦載機。三翼面布局設計難度也很高。
總之,鴨式布局雖然在戰斗機上很好用,但相應的設計難度很大。
后世的航空理論何其發達,而且是在先有成熟的常規布局后,蘇聯工程師才開始搞的鴨式布局。
來特兄弟上來就用鴨式布局,的確是更難搞。
不過畢竟是早期的嘗試階段,沒什么可說的。
甭管什么布局,能飛起來就是成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