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目前美國科學家對天文學的熱愛,李諭準備再寫一篇關于天體物理學的文章。
他的分形與混沌讓許多人又重新開始討論起多體問題,但顯然三體問題難度太大,李諭準備寫一個常規的二體問題。
他在文中首先討論了討論幾十年前洛希就研究過的洛希極限,以及土星環的形成原因分析。
簡單點說就是某顆或者某幾顆彗星進入了土星的洛希極限,然后被潮汐力撕碎形成了土星環。
洛希極限在李諭穿越前因為流浪地球也是個大熱的概念。但電影里一個小bug導演組實際上給錯了木星與地球之間的洛希極限距離。
按照計算,由于木星的密度太小,它的剛體洛希極限在自身內部,也就是它不可能把地球撕碎。
雖然流體洛希極限達到半徑11萬公里,超過了它的半徑7萬公里。不過這個數值也是相當小了,距離這么近,就不是潮汐力這么簡單了,因為地球質量也不算小。
而電影中給出的木星與地球間剛體洛希極限是89萬公里,流體洛希極限是171萬公里,然后故事主要就是為了避免進入剛體洛希極限而展開。
犯錯的原因是導演組大意了,他們把太陽和木星的洛希極限數據套了進去。也就是木星進入距離太陽171萬公里距離時會被太陽撕碎的距離。而非木星與地球的洛希極限距離。
不過這種小bug并不影響電影本身的優秀。
這就是理工男的臭毛病。
哈哈,好不容易有個這么好的電影,又是硬科幻,非要給人家找茬,雞蛋里挑骨頭,親手毀掉一下自己喜歡的東西。
嗯,有句話怎么說的來著的
活該單身
說回李諭的文章,他在討論了土星通過洛希極限形成土星環后,又提到了木星也會有行星環,但不太容易觀測。
然后又講了講潮汐鎖定。
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科學理論研究明白為什么最近的月亮一直只有一面朝著地球。
潮汐的形成前人已經有過一定研究,李諭進行了一下延伸,然后通過數學計算與受力分析討論了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所以才只有一面朝著地球。
按照分析,月球是個扁球體,長軸一直指向地球。
最后,按照李諭每次寫論文都要搞點事情的特點。他又提到,按照理論推導,地球的自轉速度也在被月球通過潮汐力非常非常緩慢得拉慢,未來某一天可能地球和月亮之間就會互相潮汐鎖定,即兩個星球就像兩個人雙手一起拉著轉圈一樣。
但這個時間會非常遙遠,哪怕太陽爆炸那天也不會到來。
所以他在文末又有那么一點中二地加了一句中國話那一天的到來,就將是山無棱,天地合。
反正老外挺喜歡中國書法,只不過李諭用寫下的漢字水平實在有點o,只能唬一下老外。
另外,他自然還要寫一篇文章介紹自己的“移動無線電收音裝置”,也就是收音機,從原理上講了講三極管對于通信的巨大作用。
這篇文章不僅投在了sce,也交給普利策的世界報進行發布,只不過世界報上刪減了技術部分,只留下了最簡單的原理以及使用憧憬內容。
許多大老果然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