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好,總怕讀者們會抱怨,”呂碧城說,“我一直很納悶,為什么你的國學會如此差,難道從小就沒有念過私塾”
李諭只好說“人的精力總歸有限,我是完全按照西學學堂的模式學習,所以國學內容少了一些。”
呂碧城還是很難相信“就算是這樣,你總歸背過古籍經典,經學竟然不及格。”
李諭現在經常買報紙,畢竟沒有互聯網,只能靠這個,眼前大公報還有呂碧城的幾首詞作,如江城梅花引定風波。
李諭指著它們說“我雖然不會寫詩詞,不過學習西學時,懂得了如何寫洋人的詩作。”
呂碧城納悶道“洋人的詩作”
“如果翻譯過來,就像白話詩。”李諭其實很想說現代詩,不過貌似有點不合時代。
呂碧城問道“這是什么體裁”
李諭在紙上唰唰寫了一首小詩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也就是鄭愁予的錯誤。
其實李諭剛剛穿越時就想過這首詩,一個穿越者,似乎真的就像個過客一般。
呂碧城品味一會兒說“雖然非常直白,但是意境卻非常綿長。”
李諭說“咱們的文化太悠久,給外國人解釋起來很難。但在藝術上,我想最不容易解釋的反而又是最好給洋人解釋的,正是咱們藝術創作時所倡導的意境。就像中國山水畫與洋人的油畫,區別雖然很大,但是絕不能說我們在藝術上差。只不過文字藝術牽扯到底蘊太多,確實有點難以讓洋人真正理解。”
呂碧城點點頭“你這么一說,我倒是覺得非常有道理。雖然你國學水平差,但是見解卻如此高,真令人捉摸不透。”
李諭差點歪倒,這么直白就點出來自己國學差
“其實白話詩,也是很有水平的。”李諭說。
“就眼前這首來說,的確頗有水平,”呂碧城說,“你想不想把它發表在大公報上”
李諭連忙搖搖頭“還是算了,能有多少人接受這種形式如果真的發出來,我怕辜先生又會借此把我一頓狠狠批判。”
呂碧城撲哧一笑“你不是說你們是烏龜咬王八嘛”
李諭說“所以才要盡可能避免,不再節外生枝。如果你覺得好,這首詩就送給你了。”
呂碧城愣了一下說“送給我”
李諭大大咧咧道“對啊,你不是喜歡嗎”
“我”呂碧城又頓了一下,才說,“好吧,那我收下了。”
兩人說話間,有人來登門拜訪。
“疏才小兄弟,沒有打擾到你吧”來的是嚴范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