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李諭收到了美國發來的電報。闌
鄒周匯報了一下最近的進展,底特律工廠里電子打火系統的生產比較順利,只是生產速度一直未能提上去,一方面是規模小、人手少,再者在管理上還是有所欠缺。
不過整體上總歸是向好的。
至于無線電裝置,也有不少富豪準備訂購,初步具備了一點微弱的產能。
只是特斯拉放在這上面的精力著實有點少,畢竟他依舊對舊情人“無線電力傳輸”念念不忘,經常前去沃登克里弗塔,他還準備用人造閃電點亮紐約的夜空哪。
李諭回了電報,讓鄒周盡可能分身多參與一下無線接受裝置的生產,盡快做出來后往國內發過來十到二十臺。
現在國內對這方面的需求雖然不會很多,但初期是打口碑、打市場的好階段,有了訂單好投資進一步加大產能。
李諭還讓鄒周去找洪門大老司徒美堂,把紐約曼哈頓唐人街之前報名的一些底子好的華人再招納二十人,先在第五大道的實驗室進行學習,培訓完成后再進入工廠。闌
李諭準備在國內也物色一個可以進行生產的基地,到時候把一批有經驗的熟練工人拉回來能夠作為技術骨干。
這同樣是個比較花時間的過程,一批好的藍領是非常有價值的。
只可惜現在工廠的接納能力還是有限,因為有大批的華人都想進入。
鄒周倒是個挺熱衷工作的人,把工廠當成了自己的畢生事業。
這段時間李諭在京城的宅子里沒事的時候就研究研究一些機械裝置,并且繼續進行數理論文的寫作。
考慮到過段時間還要去趟歐洲,李諭的確要盡快整理整理大腦里那些藏著的東西。
機械裝置方面,目前李諭在準備幾項汽車專利,既然電子打火系統已經搞出來,順勢也就可以讓車燈誕生了。闌
加起來才算是汽車電氣系統的雛形。
而且有了車燈,汽車便能在夜間行駛,對于來自傳統馬車的競爭能占到上頭。
車燈同樣不是什么復雜的專利,只不過目前沒有一個實驗室,進行手工制造有點麻煩。
于是李諭給上海儀器館的鐘觀光發去電報,讓他幫著買點設備過來。
儀器館倒是有電氣方面的一些器材,不過鐘觀光對李諭提到的一些物理實驗裝置名詞卻一知半解。
李諭只好親自給東京發電報,他先發到了梁啟超那,誰知梁啟超所在的報社卻回消息說他已經動身去美國了。
沒辦法,只能找迅哥了。闌
當身在東京的魯迅收到李諭電報的時候,人都蒙了“上面寫的東西都是什么”
魯迅此時正在剛剛創辦的雜志浙江潮報社內。
“樹人兄,你的這篇斯巴達之魂非常不錯,下一期就可以刊載出來。”
說話的是蔣百里,也就是留日群體里非常出門的浙江潮雜志的創辦者。
這位后世赫赫有名的軍事大老如今也是個留日學生,年齡二十歲冒頭,比魯迅要小一歲,他正在陸軍士官學校讀書,就是老蔣造謠都夢寐以求一個畢業文憑的學校。
多說一句,雖然蔣百里和老蔣都姓蔣,后來也是國黨的關鍵大老,但二人壓根沒什么親戚關系。
除非你說五百年前。闌
自從浙江潮雜志創刊后,魯迅就非常喜歡,還親自撰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