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算是倒了大血霉,花了這么多錢,14億盧布扔進去,就是想要東北權益,結果輸了戰爭,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此多錢砸在鐵路上讓經濟民生受到了不小影響,間接導致了此后的十月革命等一系列事件出現,類似于隋朝修建大運河,受益的是后來的王朝。
馬爾科夫收到李諭電報后迅速聯絡了科學院,反正現在李諭是個科學界大紅人,上次來的時候和門捷列夫等大老又建立了良好關系,大家一起聯名給圣彼得堡冬宮寫封信,沙皇自然同意。
李諭看到回信舒了口氣,圣彼得堡科學院的這幾位大老在沙俄還是有些影響力的,說話能管事。
只可惜李諭現在清廷說話可不太管事,只能讓北洋幫點忙。
現在就可以等待駐俄公使館發來文件,有了這東西便能暢通無阻走完西伯利亞大鐵路。
等著來信的時候,李諭又被請去京師大學堂。
最近的報紙刊登了李諭去曲阜的事,大家伙發現李諭竟然能“舌戰群儒”,真就是上萬嫡系儒生,還不落下風。
這可真是太讓人意外了,畢竟對方是堂堂衍圣公。
恰巧最近京師大學堂又開辦了進士館。
聽名字就知道是專門招進士的,進來的都是最近科考高中的進士,尤其是今年剛剛結束的癸卯科。
這是一次傳統的科舉考試,本來1901年就該舉辦,不過當時恰逢庚子國難,于是推遲到了1903年。
所以1903年不僅舉辦了經濟特科,還有一次正兒八經的科舉。
這次科舉錄取了300多名進士,其中有一部分成績較好的就被選入了翰林院,然后又有一部分進入京師大學堂進士館。
從這里也能看出來現在京師大學堂的地位,它并不是常規意義上獨立的大學,很多功能和國子監、翰林院有那么點像,要為朝廷培養官員。
不過也是合理情況,畢竟大學堂的領導本身就是二品大員。
作為第一名畢業生,如今又在西學方面造詣頗深的李諭被管學大臣張百熙叫回去與新科學員們一起溝通一下。
李諭本來想拒絕的,畢竟都是些傳統科考上來的,與自己的學習環境差距頗大。
而且封建時期中進士可不是容易事,這些人一般都自視甚高,除非他們自己想,不然旁人壓根不要想著去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說教育還是得從年輕人抓起,只有從小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果。
不過張百熙特意說明了這些人既然想要來京師大學堂,就是有志于西學之人,不會刻意反對西學。
李諭不好駁校長面子,于是同意前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