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德璀琳又亂扯了一些論語的內容,不過他明顯是看的英譯本或者德文譯本,并沒有t到精髓。
李諭對德璀琳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普通讀者們看他搬出黑格爾,即便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但從文中知道是德國重要的哲學家后,有些斗志暗澹,甚至感到自卑。
連孔家的衍圣公孔令貽都沒有發聲。
不過李諭也不指望他。
這個孔令貽,在八國聯軍進犯時期,先給西狩的老佛爺上了奏折,希望慈禧老太后保重身體,不要操勞過度,歌舞升平的好日子會來的。
另一邊接著就敲鑼打鼓地把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畫像迎進孔府供奉起來
當然里面還有大英帝國愛德華七世國王的寶像。
簡直荒唐
衍圣公貌似又顯得一點都不排外,緊跟時代步伐,知道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英吉利和德意志。
宛若當年清軍入關時諂媚的樣子。
氣得真正的國學大師章太炎發文號召“山東士民為義和團,無為衍圣公”
李諭深知現在國人的自信之低落,急先鋒必須自己當。
“這個混蛋德璀琳”李諭對呂碧城說,“你來我屋中等著,我現在就寫篇文章反駁他,發在大公報上。”
李諭回到書房,鋪開稿紙,提起鋼筆就奮筆疾書
“德璀琳閣下,您真是傲慢又偏見,但以這樣的口吻卻不知道透漏出了自己何其無知”
李諭上來就點明了他根本不懂,然后接著寫
“我甚至不想提德璀琳先生您,況且你您也是借用黑格爾的話在發聲。那我就告訴你,不僅你,黑格爾也不懂論語
“本人曾經游歷歐洲,見過論語的譯本。
“你們外國人一定以為論語就是本粗糙且沒有營養、俗套的格言集吧
“但實際上你們根本不懂深奧的文言文,更不可能懂春秋是一種什么環境你們可知道什么叫做禮崩樂壞,什么叫做失落與重建,什么叫做古老的理想,什么叫做人和人之間的良性關系
“看不懂這些,你們就不要說看得懂論語,更不要大發厥詞說看透了中國人
“說到底,你們根本不懂不要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德璀琳先生,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你用無知的口吻講話,只會讓你更加顯得還不如無知”
李諭寫完感覺非常痛快,拿給呂碧城“發出去吧。”
呂碧城在旁邊一直看著,驚訝道“這樣就發在報上,恐怕會讓德璀琳先生非常生氣,他可是曾經的稅務司。”
李諭不屑道“那又怎樣”
“可是”呂碧城依然有點猶豫。
李諭笑道“文章都是署名的,有問題讓他找我就是,我可不怕洋人”
呂碧城說“你,你也太勇敢了好吧,我聽你的。”
文章發出后,的確引起軒然大波。
報社就喜歡這樣有話題點、爭論點的東西。
很快其他報紙如字林西報、京津泰晤士報紛紛進行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