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熙壬笑道“以后你也是要出國的人了,夫人沾點洋氣不也挺好”
歐陽牟元說“確實挺好,她竟然還能結識上肅親王的姐姐以及日本內田公使的夫人政子女士。”
范熙壬說“好嘛,這交際圈比你都厲害我還真好奇,一堆女人聚在一起能聊什么,八卦洋人的家長里短”
歐陽牟元說“人家現在研究辦女子學校哪今天他們就約了總教習吳汝綸先生的侄女吳芝瑛,好像還有如今名震京津兩地的碧城姑娘。”
“碧城”李諭本來一直在吃菜聽他們聊天,不禁插了一嘴。
歐陽牟元說“對啊,聽說是心理學教習服部先生的妻子服部繁子舉辦的沙龍,今天專門把碧城姑娘請去了。”
范熙壬說“現在碧城的才名大得很,當然要請她。”
服部繁子家中。
當呂碧城隨著吳芝瑛來到后,立刻迎來了一片掌聲。
吳芝瑛此前是京城最知名的才女,她丈夫是戶部官員。憑著才氣,甚至受到過慈禧的贊賞。
不過后來她針對辛丑條約簽訂,提了一些意見,建議在國民中開展“國民捐”來籌措巨額賠款,而且是“產多則多,產少則少,無產則不捐”。
就是有錢的多出錢。
瞬間招致達官貴人不滿,對她百般詆毀。吳芝瑛自此對這些肉食者深感失望,思想逐漸轉變。
服部繁子說“碧城姑娘能夠得到法國文學院的獎章,真是不可思議”
呂碧城微微一笑“并不全是我的功勞。”
吳芝瑛說“將來我們應當有真正的女學,從碧城姑娘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女子也有才情。”
在場的都是有心辦女學的人。
若不考慮天津、上海的租界及周邊,其他地方如今除了少量的教會學校,招收女子的女學幾乎沒有。
清廷對于開辦女學態度依然頑固,認定“中國此時情形,若設女學,流弊甚多”,并在官方文件中強調絕不允許少女“結隊入學,游行街市”。
日本公使夫人內田政子說“碧城姑娘已經激勵了不少人,總歸能夠看到希望的苗頭。”
呂碧城說“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之一。因為國家強盛離不開教育,而每個人最初的教育來自父母,最起碼受過教育的母親同樣能夠優良的家庭教育。”
“說得好”
突然有個男子推門走了進來。
服部繁子連忙說“今天是女士沙龍,先生是不是走錯了”
吳芝瑛卻笑道“沒走錯,她是我的好閨蜜,是個女子。對了,她的號也是碧城。”
呂碧城訝道“你也是碧城”
對方卻說“從今以后,碧城這個號是你獨有,我不會再用了,我想你更加配得上它。今后還是叫我秋瑾吧。”
呂碧城感嘆道“你的這身裝扮真是太有英豪之氣了,仿佛古時穿著男人鎧甲的穆桂英。”
秋瑾道“穆桂英并非只有宋朝才有。我想要走出此前男人給我們女人設定的那些固有的刻板傳統,你看,”秋瑾伸出腳說,“我發現穿著男人的鞋更加舒服。”
秋瑾也是隨丈夫來的京城,她丈夫與吳芝瑛的丈夫都是戶部官員,恰巧住得近,遂結成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