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言感覺越說越玄乎了,問道“可怕的生物”
“幾千萬年前,地球上曾經有一種可怕的爬行動物,體型巨大、兇勐異常,西方人稱其為恐龍。”李諭說。
近衛昭雪訝道“你是在講科幻故事或者恐怖故事嗎”
“當然不是,”李諭說,“如果將來有機會,你們去歐洲能夠看到它們恐怖的化石。”
好在八十年前,已經有人發現了恐龍化石,不過對其的研究尚在持續中,關鍵是沒有類似碳十四這種測定年限的技術存在。
近衛昭雪返回房間就將李諭說的話一五一十記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末了還不住感慨“他到底長了一個什么樣的腦袋真想鉆進去看看,怎么什么都知道,偏偏講出來又如此信誓旦旦”
到達美國后,幾人乘坐火車穿越美國大陸,先抵達了底特律。
大衛別克以及鄒周早早就收到了消息,把工廠收拾得干凈整潔。
雖然過去沒多久,但是生產流程已經明顯步入正軌。
大衛別克的才能在這里得到了發揮,他是個技術狂人,癡迷于汽車技術的研發,尤其是發動機領域。
李諭想搞的正好是高科技方向,大衛別克在此能夠完全釋放才能。
鄒周和大衛別克帶領李諭等人參觀了廠房,并且給他講述了最近的進展“老板,雖然比預想中要慢一些,但現在電子打火系統的生產非常順利,能夠順利給利蘭先生的凱迪拉克公司完成供貨。”
“很好一定要保證產品的質量,良品率必然不能有問題。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我們必須無條件修復甚至補換產品。”李諭說。
大衛別克說“其實大部分買汽車的人,一定程度上都會進行汽車的簡單維修,只要是功能上可以滿足,我想就算是偶爾壞一下,也不至于出問題。”
李諭搖了搖頭“質量與可靠性必須要保證,我們要在口碑上同時打響。”
他作為穿越者,太明白后世豐田為什么能夠成為全球銷量第一了。
了解汽車的應該都知道,豐田成名最大的王牌就是可靠性。
甚至網上都有不少段子。
不過可靠性可以通過技術革新以及嚴格的管理實現,豐田與其他車企的差距實際上在不斷縮小。
發展到李諭穿越前,基本上可靠性已經成了整個產業的共識。
尤其是家用車領域。
因為家用車和性能車由于面向的消費群體不一樣,所以設計初衷也大相徑庭。
性能車或者說豪華車的買家都是有錢人,他們不在乎省油、不在乎可靠性。
但家用車的買家考慮的就是省油的同時也要可靠地開很多年。
這就是為什么十萬上下的汽車可能超過十年車齡后,比幾十萬的豪華車毛病還要少的原因。
并不是豪華車差,單純是最初的設計及生產理念有差異。
畢竟性能的提升很多時候就是要犧牲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只不過后來不知道國內為啥瘋狂吹起了豪車的可靠性,不用說,都知道是雷車。
也不是說雷車不好,而是很多人真的吹的方向有點問題。
而且國內的雷車和美國的雷車也不是一碼事。
國內大部分銷售出的雷車都是馬力羸弱的小排量自吸款,美國則是大排量,實際開起來的感受根本不是一款車。
雖然不太喜歡日系,但不得不說日系在一些方面還是推進了整個汽車產業的進步。
所以說歸說,日系能夠崛起的很多優點必須學習。
何況質量本來就是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