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從太平天國開始,容閎都層直接參與其中,比如江南制造總局的建立就離不開他。
也曾做過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幾大晚清重臣的幕僚或者顧問,但他的建議絕大多數未能順利施行下來。
好好的留美幼童計劃也夭折。
自此容閎對清廷徹底失望,轉而投向革命陣營。
他最開始與康有為、梁啟超有過接觸,但三年前見過中山先生后,徹底為其折服,并堅定地認為他才是最有希望成功的。
容閎的人生閱歷極為豐富,看人也是真準。
“容先生”
梁誠見到他倒頭要拜,容閎連忙扶住“義哀,你已經貴為駐美大使,這種禮節還是免了。”
梁誠熱淚盈眶“您對我有大恩,義哀終生難忘。”
容閎道“最近聽聞你在與羅斯福總統商談退還庚子賠款以及再次開通赴美通道一事,我甚為欣慰。”
容閎肯定對留學生事務極為上心。
梁誠說“此事李諭帝師起了不小作用。”
容閎看向李諭“我已經在報紙上多次看到過你。”
李諭笑道“容先生,幸會”
容閎說“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附近,哈佛大學對你的評價高得很。我十分震驚,你未曾留學歐美,竟然能具備如此先進的知識,而且是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最難的科學。”
后世中國留學生學得最好的就是理工科,但如今容閎這么說還真沒毛病。
大部分國人壓根沒有什么科學素養,絕大多數留學者僅僅可以學政法方面的內容。
像何育杰、馮祖荀這種學數理的真的太少了。
后世所有人肯定明白少了科技,國家不可能發展起來,除非小體量的國家,還有點捷徑可走。
但對大體量國家來說,不可能一條腿走路。
偉人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起不來,經濟就起不來;經濟起不來,上層建筑也起不來。
一切會非常麻煩。
穿越前還有那么多窮國就能說明一切。
要不后世各國不會把這么多錢扔在創新與科研上。
咱們當年3g建設那么下血本,而且幾乎在玩歐美剩下的,看似白扔了上千億,但十多年下來硬生生培養起了自研5g。
所以科技研發真的是燒錢無底洞。
而二十世紀上半葉真的是沒錢可燒
自己想搞大規模企業掙錢,正是明白科研要大大地花錢。
李諭此時有點無奈,他知道自己選的是條很難的路,不過既然都決定了,就硬著頭皮走下去,要不自己二十多年學白上了。
李諭說“容先生,其實我們只是缺少學科學的人才罷了,并不是科學本身多難。況且我很明白,西方現在之所以如此尊敬我,也有不少原因是我來自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