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漢學”李諭更加吃驚了。
歐文說“對啊,今天我正好看到了他,那張面孔太好辨認了。”
“你能不能帶我見他一面”李諭立刻說。
“當然可以”歐文樂得效勞,“他們應該在辦公樓。”
哥倫比亞大學面積并不大,畢竟是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
幾人很快來到了哥大辦公樓,校長室就在里面。
剛到樓外,他們就看到了一名美國人和一名中國人從樓中走出。
中國人很謙卑地在他身后,說道“老爺,塞斯洛校長再次接納了捐款,是不是可以把講座擴大為漢學系”
那名被叫做老爺的人說“還有一些距離,我們必須要擴大丁龍講座的聲望。”
中國人叫做丁龍,是個流落美洲的華工。兩年前,他把一輩子省吃儉用的所有積蓄12萬美元全都捐贈出來,想在哥倫比亞大學建設一個漢學系,宣揚此時備受屈辱的祖國的文明和文化。
有人捐錢,美國大學一般是樂于接受的。好多美國大學正是由富有的資本家捐贈,比如芝加哥大學是洛克菲勒捐贈;卡內基梅隆大學是卡內基和梅隆捐贈;斯坦福大學是鐵路符號斯坦福捐贈;杜克大學是煙草大亨杜克捐贈;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是銀行家霍普金斯捐贈這樣的例子太多。
12萬美元對于美國中產家庭來說也是筆巨款,但如果想在哥倫比亞大學這種頂級大學里從頭開始建立一個學院,12萬美元遠遠不夠。
因為人家的要求很高,名牌大學并不是誰捐的錢都收。
而丁龍開宗明義,就是想建一個就像物理系、文學系、法律系一樣正規的漢學系。但他實際上只是一個華工出身,建漢學系要用多少錢,這個卑微的華工根本沒有概念。
好在他的“主人”卡本蒂埃非常敬重自己的仆人丁龍,甚至不把他當仆人。
為了實現自己仆人的夢想,卡本蒂埃同樣傾其所有。
卡本蒂埃同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能夠說上話,因為他不僅是哥大校友,還是哥大的一個大金主,他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和女校的校董。
卡本蒂埃親自出面與哥大校長塞斯洛商討,并且自己追加了10萬美元,此后繼續增加到50萬美元。
他甚至捐獻出了自己在紐約的住房,本人被拖累至瀕臨破產,只得搬回紐約上州鄉村的老家度過余生。
校長感動于二人做法,同意了設立漢學講座。
這場持續多年的捐獻史無前例,堪稱悲壯。
事情到這兒也算完美,更神奇的還在后頭
有了富翁和杰出校友、校董的出面支持并追加補足了建系的全部花銷,哥倫比亞大學校方還是不愿意以丁龍這樣一個無名之輩來命名和設立一個系科。
他們想用當時清朝總理大臣李鴻章的名義李當時剛剛訪問過紐約,在紐約家喻戶曉;也想過用當時清朝駐美大使伍廷芳的名義來命名這個系;后來,慈后得悉消息后,捐贈了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等五千多卷善本書,學校又想用清室皇家的名義來命名。
令人欽佩的是,卡本蒂埃始終堅持用仆人丁龍來命名這個系科,否則他就撤資。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塞斯洛最終妥協。
于是,到今天為止,我們還能記著這位華工的名字,因為哥大的漢學系也就是今天的東亞系名字早年一直叫做“丁龍講座”。
通常美國大學里設立的所謂“講座”,多為紀念性質,一般由私人捐助巨款,然后以每年所產生的利息所得作為該“講座”的酬金。這樣的“講座”不會輕易設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