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笑道“學習總歸還是要有興趣。”
袁世凱卻說“這句話就說明帝師懂得教育。”
李諭“”
其實袁世凱雖然名聲不好,不過的確算得上是個能人。
甚至可以說,袁世凱要是去掉人生最后一年,絕對稱得上“千古奇人”。
他一共活了57年,前56歲簡直太精彩。
25歲就以一己之力粉碎了朝鮮的“甲申政變”,阻止日本染指朝鮮,推遲了中日爆發戰爭的時間,成為近代中國擊敗日本的第一人。日本人也是因此痛恨他。
此后總督朝鮮十年,雖然有一些過激舉措,但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僅靠一個人就幫助清朝控制了朝鮮。
然后聯合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發起東南互保,使得半壁江山免受戰火。
總督直隸后,更是大舉改革、實行新政、發展教育。
更別提他組建了中國第一支現代化軍隊,影響極為深遠。
另外,明年他還會聯合張之洞廢除科舉;
至于逼迫清帝和平遜位,可謂也是讓中國少流了不少血。畢竟歷朝歷代每一次王朝更迭,上一任皇族都沒什么好下場。掀起的戰爭更是讓百姓生靈涂炭。
如果他在56歲,也就是1914年時過世,真心是個很正面的人物。
可惜他晚節不保,最后一年辦了兩件大錯事,一下子變成了竊國者和賣國賊。
但反過來說,在1914年以前,袁世凱的確不錯。
他手底下人才非常多,也樂得網羅人才。
袁世凱又心思縝密,在腐朽的晚清朝局里簡直如魚得水,每次都能正確站隊,歷經李鴻章、榮祿、奕劻,都被重用。
雖然后來溥儀當皇帝后,其父攝政王載灃非常想殺了袁世凱,不過那時袁世凱羽翼大成,這些年輕皇族已經沒有任何與袁世凱掰手腕的力量。
袁世凱告退后,清廷壓根指揮不動北洋新軍,這可是清廷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袁世凱指著兩個兒子說“總之,帝師要多多教導一二,今后,他們就是您的弟子。”
李諭沒辦法拒絕,畢竟人家剛幫了自己大忙,只好說“我肯定盡力而為。”
袁克文高興道“太好了,以后我和皇帝就是同窗了”
哥哥袁克定說“開啥玩笑你可見不到皇帝,最多就是腦子里想象的同窗。”
袁克文說“那也夠威風對了,帝師大人,我聽說皇帝非常懂戲曲,還打得一手好鑼,是不是這樣”
李諭尷尬道“這件事我并不清楚。”
袁世凱則呵斥道“克文,少打聽宮里的事”
袁世凱一個大梟雄,生的一堆兒子沒一個成器。
袁克文后來成了個大票友,能唱一手好昆曲。
袁克定其實沒啥好說的,還不如袁克文。
袁克文后來至少還成了天津青幫大老,早年是可以和黃金榮、杜月笙相提并論一下的。
不過袁克定這人倒是很有骨氣,抗戰時期沒有給日本人低過頭,也導致了他生活開始貧困。
李諭感覺有點頭痛,感覺這兩個家伙比光緒還要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