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sx
實際上齊柏林還真的聯系過李諭,不過并沒有探討什么具體的技術細節。齊柏林伯爵只是在電報中提到了版權問題,因為他想用李諭的星戰系列做海報,并且發在報紙上,宣傳自己的飛艇事業。
李諭雖然知道飛艇不是長遠之計,但是沒有反對他,因為科技樹的發展就是開枝散葉。
而且李諭還主動回信,與他探討了動力與載客量的關系,飛行角度與風向的關系等等具體技術細節。
因為他想到的了一個損招,不過是針對日本人的損招。
自己既然不會從軍從政,但可以稍微在科技樹上帶歪一下日本。
日本不像德國那樣能拿出來大量的科研資金。
一戰前能有大量閑錢搞科研的,只有歐洲幾個國家以及美國。老美雖更有錢,甚至比不上歐洲幾國的科研投入。
投入最大的還是英德法,尤其德國這個超級技術狂。
也正是因為德國在科學及人文上的大力投入,讓一向非常傲慢的英國學界都承認德國是個先進國家。
但目前的日本和他們相比,更像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以日本人的性格,超愛精打細算,每分錢恨不得都要花在刀刃上,所以他們的科研投入是非常有限的,還要力求穩準狠。
而這本來就是個錯誤的策略,因為科學技術上的大跨步很難如此實現,肯定是要長期投入,一點點突破。
過程中花錢如流水。
如果能想辦法讓日本多在科研上走點彎路,消耗他們的時間和金錢,對日本的國力來說影響還是不小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一直喜歡賭,而且是賭國運,直接梭哈那種。
打每場戰爭都是抱著贏了野雞變鳳凰、輸了就玉碎的打算。
不管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日本國內的戰時財政壓力都超級大。但日本對這些絕密消息封鎖得很到位,所以清政府一直不知道。如果當時多撐一下,雖然還是打不贏日本,但起碼談判桌上能多不少籌碼,可以少賠幾千萬兩白銀不在話下。
算上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一共賠了23億兩,折合后世差不多700億到1200億rb,絕大部分用在了軍隊建設上。
想從他們嘴里摳出來這些錢自然沒可能,不過可以讓他們把一部分錢變成打水漂。
所以李諭才不怕近衛昭雪去偷看飛艇的技術資料,他甚至想讓日本人更多了解一下。
到時候說不定日本人還得謝謝李諭哪。
李諭可是知道,日本在二十世紀初期學航空的人并不多,能分走多少是多少。
得讓日本人感受感受什么叫做跨越一個世紀的智商壓制。
次日,袁世凱去了西苑遞交奏折。
慈禧翻開看了一眼,就知道是關于廢除科舉的事情,頓時感覺頭大。
這可不僅僅是祖宗家法那么簡單,讓她下決定廢除一個延續千年以上的制度,確實有夠糾結。
慈禧對他說“記得去年上過這樣的折子,不是說了新學與科舉一并推行,先試驗幾年再說”
袁世凱回道“太后,當今之勢,科舉一日不廢,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便永遠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無救時之人;中國也就永遠不能進于富強,永遠不能爭衡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