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嗯”了一聲“最近給他換藥,我發現他起床的確很晚,早上到他臥室,敲門時都在睡覺。”
現代人的后遺癥啊
鳳鈴說“說不定只能等碧城姑娘以后給他改改了。”
呂碧城又選了一些物品
“這些清潔西服的器具李諭肯定用得著,他說西服不能手洗;還有這款啞鈴,李諭說現在不方便跑步,要用它鍛煉上肢力量;還有這款墨水,他的鋼筆正好能用”
一旁的近衛昭雪看得有些汗顏,她明白呂碧城是心里真裝著李諭;但自己卻是通過任務來接觸,隔閡感有些難以消除,高下立判。
她有模有樣拿起一款產品“這是最新的牙膏”
洋行老板說“是的,來自奧地利,采用最新的技術,將牙膏粉變成了固液混合體,放進金屬軟管,每次使用都很便利。”
近衛昭雪點點頭“我在東京見過,我想李諭先生會喜歡。”
呂碧城和鳳鈴還真沒用過牙膏,畢竟現代意義的這種管狀牙膏誕生只有十年時間。
呂碧城問道“它們怎么清潔牙齒”
近衛昭雪說“把里面的牙膏擠出來,就可以刷牙。”
“聽起來倒是很方便。”呂碧城說。
近衛昭雪說“差點忘了,還要買牙刷。”
她心中竊喜,總歸有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
幾個女人逛街的同時,申報記者史量才找到了李諭。
兩人來到屋中,史量才問道“先生此前沒有被日本人怎么樣吧”
李諭笑道“竟然有這么多人惦記我沒事的”
“那就好”史量才說,“這次來還有件事需要向您請教。”
李諭道“但講無妨。”
史量才說“先生應當聽過一個叫做拿波的瑞典人吧”
“拿波”李諭一頭霧水。
史量才說“此前上海的萬國公報曾經報道過此人,據說他是一名化學家,發明了炸藥,獲利甚多,死后立下遺囑,設立了一個巨額獎項,專門用來獎勵人才。”
李諭這才聽明白“你說的應該是諾貝爾吧,的確有此人。”
李諭沒想到國內這么早就有諾貝爾的相關報道,好奇問道“萬國公報是怎么說的”
對了,有兩個萬國公報,一個是美國人林樂知創辦的;
一個是維新派康梁創辦的。
報道諾貝爾的,是美國人林樂知的萬國公報,這家報紙開在上海。開辦時間很長,從1868年一直到1907年林樂知去世。
期間,李提摩太和丁韙良等人均參與過此報的編撰。
史量才說“前年1902年10月,萬國公報發表了一篇叫做巨款賞格的文章,提到了發現愛格斯電光的倫德根、德國醫師白林、以及創立十字會的杜奈得,一起分享了數十萬瑞典克朗。”
早期的翻譯確實有點怪,“倫德根”當然就是獲得物理獎的倫琴;
德國醫師白林也就是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德國人貝林;
杜奈得則是后世翻譯的杜南,獲得的是和平獎。
李諭說“還漏了兩個人,分別是獲得化學獎的范托夫以及文學獎的普呂多姆。”
史量才說“可惜我作為新聞人,對這么大的事件也知道不多,多謝先生提醒。”
李諭說“此事的確要多關注,絕對是每年的大新聞。”
史量才說“當年萬國公報主要報道了杜奈得,大量篇幅都在說他創立的紅十字會。對了,聽說今年上海也會創立紅十字會。”
李諭說“杜南先生的確值得這塊和平獎。”
和平獎的爭議向來非常大,不過第一年頒發給杜南,絕對實至名歸。
至于后世的和平獎,不提也罷
萬國公報這篇報道,算得上國內最早對于諾貝爾獎的報道了,雖然有不少紕漏,而且時間上延后了大半年,不過總歸好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