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岡半太郎說“實際上我們希望先生可以講一下人種的差異,對不起,我說錯了,應該說人種沒有差異。就是說,黃種人不會比白種人差,因為我們認為您是最典型的一名代表。”
李諭此前就有點猜到會這樣,因為日俄前線傳回來捷報,日軍在丹東大敗了俄軍的“東滿支隊”。
這是雙方第一次陸戰,日軍勝利,打開了進攻旅順的大門。
如今日本國內所有媒體都在瘋狂報道此事,仿佛已經取得了勝利一樣,征兵熱情也被完全點燃。
學術界則希望在俄國人鼓吹的人種對立上反駁。
李諭卻并不希望成為他們的工具,于是說“這種事通過事實才能達到效果,我說什么都是空話。我想還是簡單講講我擅長的科學更好。”
長岡半太郎想了想說“也好,反正只要是您能夠站在這,已經說明東亞人不比西洋人差。”
兩人來到東京帝國大學時,校長山川健次郎果然親自在大門外迎接,他上前歡迎道“李諭先生,感謝您能夠再次大駕光臨,我們從歐洲得到消息,您被提名了諾貝爾物理學家,到那時候,恐怕再請您就不容易了。”
李諭現在日本已被當做了黃種人的楷模,李諭懂日文,甚至看到了日本學生打出橫幅“東亞的智慧巔峰”
李諭同校長山川健次郎握了握手“感謝接待。”
今天的演講臺放在了全校的大禮堂,比此前理學部的禮堂要大一些。
山川健次郎康慨激昂地講述了李諭的事跡,其實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畢竟李諭來過東京帝國大學,而且上次還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山川健次郎最后說“歡迎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李諭先生,為我們帶來一場頂級的學術報告。”
李諭拿著齊柏林的技術文件走上臺,說道
“頗為榮幸,可以再次來到東京大學。
長岡教授曾對我說,希望我可以介紹一下關于東亞人與西洋人的優劣。
不過我對他說,這件事不需要用文字去論證,因為事實勝過雄辯,舉世之人皆有評判。”
臺下的學生聽完后紛紛鼓掌贊同
“洋人能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提前起步了一二百年,我們四十年就可以追上”
“再過四十年,我們比洋人還要厲害”
李諭汗顏,自己好在沒有答應長岡半太郎的要求,即便是東京大學這種相對比較客觀理性的地方,在這方面還是有點太過了。
并非說熱情一點不好,而是過猶不及。既然是大學,搞學問就必須要保持理性,這是絕對的基本條件。
李諭翻了翻飛艇的技術文件,等下面平復一點后繼續說“如果各位真的想要超越洋人,就應該學點洋人都在研究的尖端學問,這是一項代表未來的技術路線,因為他可以把人帶上天空,甚至能夠像輪船一樣出現空中的運輸。”
學生們驚嘆道“能夠跨過大洋”
李諭點點頭“當然可以。”
李諭在黑板上畫下了飛艇的圖示,然后列出一些方程以及需要的設計條件“如今連洋人都在研究它的制造,不過很多技術卻被洋人保密,如果能夠攻克它們,將是偉大的成就。”
李諭在黑板上寫寫畫畫,不過故意漏了一些關鍵細節。
饒是如此,下面的人也聽得熱血澎湃。
李諭最后說“我是一名物理學家,并不是工程師,所以只是大體講了技術梗概,還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填補。”
學生們非常激動“有了這種技術,我們不就可以從天上看到俄國老”
“想想就讓人感覺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