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樓的戲班同樣要搭建戲臺,大家伙都忙得不可開交。
由于溥倫算是清廷官方派出的代表,所以清朝駐美國大使梁誠親自來到了圣路易斯迎接。
溥倫初來乍到,很是新奇,讓梁誠帶他到了比較有特色的美式咖啡館。李諭也被叫了過去。
梁誠道“貝子爺,您嘗嘗這款正宗的咖啡。”
溥倫以前沒喝過,雖然有點苦,但還是感覺很有趣,他說道“梁公使,在美利堅國看來你生活得蠻不錯嘛。”
梁誠道“貝子爺說笑了,都是為朝廷做事。”
李諭想起庚子賠款的事情,問道“梁公使,款項批下來了嗎”
梁誠高興道“國會已經通過了這次你們回國時,應該就會有美國的外交人員一同前往京城,辦理款項的接收以及使用。”
李諭也很高興“太好了梁公使真是辦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溥倫還不是很了解美國教育的水平,但見到列強把吞肚子里的錢吐出來大感吃驚“公使真乃神人也”
梁誠笑道“不過是一點斡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加上帝師的幫助,才能做到。況且對于美國來說,一千多萬美元算不上什么太大的數目,關鍵他們也沒有真的拿出一分錢嘛。”
李諭并沒有同他們繼續喝咖啡,叫上張伯苓去看看旁邊的奧運會場。
可惜沒有什么大體育館,相比熱鬧非凡的世博會,視覺沖擊力很小。
但張伯苓依然興致勃勃,更關鍵的是,他們碰到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奧運會之父顧拜旦。
歷史上顧拜旦并沒有到場參與1904年的奧運會。
但按照規定與傳統,奧委會主席與舉辦國最高首領是應該出席奧運會的。
或許是聽說了神秘的東方古國應邀參加,才讓顧拜旦有興趣來看一下,因為他的目標是把奧運會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一看你們就是清國人的樣子”顧拜旦走過來興奮道。
張伯苓并不認識他,但李諭卻在教科書上看過顧拜旦的照片“您是顧拜旦先生”
顧拜旦笑道“正是”
顧拜旦此時正值盛年,只有40歲冒頭,精神狀態非常好,不斷為奧運會積極奔走。
李諭與張伯苓高興地與他握了握手“本人李諭,這位是張伯苓先生。”
“哦還見到了聲名遠播的科學巨人,太榮幸了”顧拜旦說,“貴國的人物我知道的不多,但閣下絕對是其中之一。”
李諭笑道“您的大名我也知道。”
顧拜旦感慨道“我曾經在第一屆希臘奧運會時,就聯合希臘王儲給貴國宰相李鴻章寫過一封信,希望貴國能夠參加奧運會,可惜被拒絕了。如果沒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參與,奧運會失色太多。”
李諭說“或許當時李中堂,哦,李宰相正因為簽訂馬關條約一事傷心,沒有放在心上。”
當年的情況實際上要復雜得多,顧拜旦也大體了解“今天你們能夠到來,已經讓我異常欣慰。”
顧拜旦蠻不容易的,二十世紀初的國際形勢完全稱得上“波譎云詭”一詞,各國心里的小算盤太多了,能撮合起一場國際間的體育盛會著實艱難。甚至第一屆希臘運動會還是靠說動一名希臘富商出錢才搞起來。
張伯苓道“只可惜我們準備太不充足,僅僅是幾名臨時的運動員。”
顧拜旦并不當回事“能來參與最重要團結、友好、和平,是我的口號與宗旨。”
李諭嘆道“您的這三個詞語,可是當今世界最難做到的三個詞語。”
“愿景總歸要有”顧拜旦說,“對了,你們有沒有帶來旗幟”
張伯苓說“有大清的龍旗。”
顧拜旦說“可以,你們盡快交給我一幅,我為你們掛到會場上。”
李諭和張伯苓找來旗幟,與顧拜旦一同前往了國際奧委會在圣路易斯的辦公室辦理此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