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海爾想的那樣,這篇關于銀河系自轉的論文發出來后,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
不僅僅是科學界,普通人也很關注,因為雖然看不懂具體的內容,但結果太清晰了。
尤其是當各大報紙刊登了李諭手畫的銀河系旋臂結構圖,并且大體標注了太陽系的位置,看起來竟然只是銀河系的一個“荒野郊區”后,更加讓大眾震驚。
就像當年記者摘抄了蝴蝶效應論文里的那個圖形一樣,其實就是個混沌系統的吸引子樣貌,結果被記者叫成了“蝴蝶效應”,引發了持續關注。
實際上論文里這只“蝴蝶”與普通大眾的認知完全是兩碼事,是純數學的東西。
不過新聞學向來是講究傳播效果的,并不會完全關注學術內容本身。
但傳播效果是真的可怕,李諭的這篇論文就是。大眾幾乎是邊看星戰系列邊討論這篇天文學專業論文,場面也是蔚為壯觀。
“原來我們只是處在銀河系的小角落,離著中心那么遠說是什么3萬光年,這有多遠”
“我也不知道,不過從李諭的描述看,遠到超乎想象,反正比到太陽要遠得多。”
“這么遠那我們不就又成為了上帝的私生子”
“什么私生子,我看連棄子都算不上你要是在紐約有私生子,會把他丟到遙遠的南非或者澳大利亞嗎”
對于美國人來說,地理上最遠的地方差不多就是這種地方。
“我的天啊上帝難道真的不記得我們了嗎”
上帝記不記得他們,李諭是不知道了,但現在羅馬的教廷是真記得李諭了。
這篇文章由于其內容特殊性,竟然被呈交了教皇觀看。
圣座梵蒂岡,圣彼得堡大教堂,圣伯多祿大殿。
樞機天主教中僅次于教皇的職位,也就是常說的紅衣主教馬里亞諾把最新的sce拿給了剛剛上任一年的教皇庇護十世。
其實本來馬里亞諾作為前教廷國務卿是最有希望被選舉為教皇的,不過這時候的羅馬教廷已經遠不如從前,教廷事務被歐洲君主們頻頻干涉。
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就是號稱歐洲最美公主茜茜公主的丈夫公開反對,并且行使了一票否決權。
然后和奧地利不對付的法國也不愿意了。
反正就是一團亂麻,最后妥協之下,庇護十世才成功就位。
庇護十世看不太懂科學論文,但中心論點“銀河系自轉,并且太陽系位于銀河系邊緣位置”,他聽得懂。
庇護十世感覺頭痛不已。
其實到二十世紀初,教廷的地位已經被科學沖擊得非常厲害,很多人信仰都要動搖了。
因為教廷說的話被科學一次次打臉,實在沒有面子。
大概三十多年前,羅馬教廷決定開始向科學妥協,然后尋求與科學共同發展。
世界三大宗教里,基督教可能是求生欲最強的。
佛教屬于從誕生開始就無所謂的,啥都不在乎,只關注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