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對象是愛因斯坦,后來最典型的可能就是霍金,神學家曾經贊揚他的時間簡史“屢屢提及上帝,連正文的最后一個字也是上帝”,所以霍金被他們視為尋覓上帝的科學家。
不過時間簡史太出名了,銷量極高,真的翻開霍金的書,看到的則是“只要宇宙有一個開端,我們就可以設想存在一個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確實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邊界或邊緣,它就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它就是存在。那么,還會有造物主存身之處嗎”
盡管霍金曾見了教皇,并且在書中屢屢提到上帝,甚至最后一個字都是上帝,但通讀下來就知道,這只是一種比喻修辭的用法。
霍金所說的上帝實際上就是自然界。
從這個角度來看,宗教學者們不斷援引愛因斯坦、霍金等有社會影響力的著名科學家關于宗教和上帝言論的事實本身,已經在客觀上證明宗教已失去昔日至高無上的地位。
不過神學的衰退是大勢所趨。
如果各位有空去歐洲旅游,能看到很多著名的大教堂,進去后卻發現沒多少人。當然還是有信徒的,不過已經不是中世紀那種全民皆信的情況。
1960年代做過一次調查,在英國,只有一半英國人還信仰人性的上帝注意這個前綴,但只有不到3的人會做禮拜了。
而教堂非常多的德國,三四萬座教堂,已經有三分之一難以為繼。
杰森主教走后,李諭望著北方,看來自己還得去一趟哈佛天文臺。
本來這種在他看來“有些簡單”的天文學測量不想做,不過情勢所迫,不得不為之。
李諭剛想動身,突然想到其實自己不用去嘛,哈佛天文臺的數據非常多,發電報要過來一些就是。
皮克林臺長看到李諭的電報后非常樂于效勞,李諭本來只想要十來個較為簡單并且距離近一些的恒星數據,皮克林一下子就寄過來了五十個。
李諭祭出無敵計算器,幾個小時就完成了二十個恒星的直徑計算。
連帶著一些關于太陽系繞銀心自轉速度、周期的數據一并發到了sce上。
以目前的觀測能力,這些成績已經非常不錯。
其實人類真正知道銀河系的全貌主要是中心那個棒狀結構,還得等到半個世紀以后,射電天文學發展起來后才有希望,否則星際塵埃是光學望遠鏡無法跨過的阻礙。
杰森等主教覺得無法探知宇宙的所有,估計也考察過望遠鏡技術。
不過他們肯定想不到望遠鏡這項技術本身也在發展,更別提以后還可以把望遠鏡直接扔到太空中。
當然了,再怎么說,銀河系的形狀還是通過科學推測出來,并不是真的拍出來的。
如果以奧爾特云為界限,旅行者1號想要飛出太陽系至少還得上萬年。
至于銀河系,哪怕它是個盤,盤面厚度也有1000光年。就算旅行者1號可以達到第四宇宙速度即逃離銀河系的速度,飛到銀河系盤面也要數十萬年哪。
咱可等不及
由于最近兩期sce有重要內容刊登,銷量非常好,杰森主教費了好大勁才買到一本增發的。
看到上面的數據,他徹底絕望,信息量太大,已經沒法圓了
杰森主教沒辦法,只能給圣座梵蒂岡寫信,希望他們搞出點真正有效的舉措。也別探討什么科學和宗教了,干脆直接拿出實際行動籠絡一下科學家,不然他們打臉實在是太疼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