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之前在幾所大學的經歷,李諭現在已經不太怯場,表現得越發自然。他落落大方走上講臺,環顧下面,甚至看到了幾個東方人的面孔。
李諭可以講的就很多,但第一次來,內容還是盡可能輕松一些。
所以李諭從數學和物理的關系講起,闡述了很多自己的觀點;這個時期很多物理學生的確不夠重視數學,即便是哈佛等名校,也沒有太大區別。
接著又聊起了物理學中理論物理的重要性,而研究理論物理,就更離不開數學。
這是兩個偏教育學的話題,不過重要性還是很高的。
只是大部分學生還是無法完全認同。
在他們看來,數學就是數學、物理就是物理、化學就是化學、生物就是生物。
這種觀點目前很流行,畢竟科學還沒發展到互相交融的時候。
等再過半個世紀,學物理就徹底離不開高深的數學;學生物,本科甚至全是化學課程。
“可是院士先生,”有物理系學生提問道,“我讀過您幾乎所有的著述,即便如此,我讀了您的分形與混沌以及眾多物理論文后,并沒有發現多少數學與物理學的關系。”
李諭笑道“數學是藏在物理之中的。你肯定聽過數學王子高斯說過,數學是科學的皇后。你以后會發現,數學和物理其實是左右腿,都離不開。物理系的人不會認為物理是數學的一種形式,數學系的同學同樣不會認為數學只是工具。”
一名同學舉手道“我知道,就像中國文化里的中庸之道。”
李諭說“很好,你知道的還不少。”
這名同學笑道“我來自文學部的歷史系。”
老美沒啥歷史,但大學這么多,很多都有歷史系,肯定只能研究別國歷史,什么羅馬史、歐洲史、東亞史、中國史的。
實話說他們也沒多少第一手資料。
出國留學學什么李諭都可以接受,唯獨去老美大學讀什么東亞史、中國史實在不敢茍同
這些專業感覺就是開給歐美人的,中國人去湊什么熱鬧就為了裝個13嗎
哈佛中國史也是一言難盡,反正英國的劍橋中國史就要好不少。
眼前這個學生能說出“中庸”二字,已經挺不容易。
一名學生說“院士先生能夠橫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機械學多學科,令人難以置信,我想知道您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問題讓李諭一時之間不知道怎么回答,不過另一名學生倒是接著幫李諭回答了,他說道“你肯定忘了牛頓先生,他也是通曉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光學等。而且分別取得了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微積分以及光譜這些極為偉大的成就。所以博學一點沒有問題。”
李諭笑道“的確如此。”
又有一名學生提問道“院士先生,我來自天文系。我從最近的科學期刊中,看到許多報道,比如在分光雙星光譜里,會有無位移的特殊譜線,并且這些譜線按星的距離增加而增強。您在天文學里有如此偉大的成就,不知道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這是個比較專業的問題,李諭說“很簡單,因為恒星之間,也就是銀河系里的一些黑暗區域,并不是恒星的死穴,那里也有吸收光的物質,可以稱之為星際塵埃,正是它們遮擋了遠處的星光。”
學生問道“這么說,我們是不是永遠看不到某些星空”
李諭說“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