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昭雪在外跑了一圈,買來了爽身粉。
她很好奇李諭買這東西干什么,因為從日常觀察看,李諭是個很愛干凈的人,經常洗澡,而且皮膚還挺好,好到近衛昭雪一度曾想借自己的間諜身份查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
不過這就有點難度了,她肯定不知道李諭是個現代人。
反正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到底干什么用,只好找到了李諭拿給他“這是你要的。”
李諭接過來說“多謝。”
近衛昭雪眨眨眼認真說“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幫你擦。”
李諭笑道“這瓶爽身粉不是用來擦身子的。”
近衛昭雪納悶道“那是做什么”
李諭說“當然是做實驗。”
近衛昭雪大為吃驚“爽身粉做實驗”
李諭哈哈笑道“很簡單,一下午就可以做完,然后寄去英國皇家學會。”
這么一說,近衛昭雪更無法相信了“你是說,僅僅用一個下午,你就可以做出一個讓當今世界最強的英國皇家學會都搶著發表的試驗及文章”
李諭輕描澹寫說“對啊。”
近衛昭雪幾乎是倒吸一口涼氣,“你也太可怕了。”
李諭掂了掂手里的爽身粉,說道“只需要用一點點,剩下的你留著用就可以。”
“我留著用不如我”近衛昭雪還沒來得及問,李諭已經去往實驗室了。
李諭想做的試驗真的很簡單,就是中學化學里必考的油膜法測分子直徑。
試驗本身的思路就是在水面上形成單分子油膜,然后通過面積計算分子大小。
不過看似很簡單,在目前這個時間段,卻沒有人提出過這個思路。
首先是因為分子論與原子論還有許多人不能接受,到底存不存在那么小的微觀粒子許多人不太相信。
直到明年,愛因斯坦的第一篇論文發布,算是一定程度證明了分子存在。
然后再過幾年,讓佩蘭才通過試驗終結了對分子理論的質疑。不過那是1908年左右了。
又過了兩年,也就是1910年,油膜法才第一次被人提出。
別看是個中學生都知道油膜法,但其思路其實很有創造性。
油膜法這個實驗的內核思想,說白了就是通過宏觀狀態來測量微觀數據,所以是一種十分先進的實驗思維。
試驗過程當然很簡單了,李諭很快就做完,并且估出了分子的大小在10的10次方米量綱級別。
這是個很小的數字,而且比較符合實際大小。大部分的分子都在這個級別,除了一些有機大分子。
李諭在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試驗過程,方便其他實驗室以及大學重復,接著就交給近衛昭雪寄去英國倫敦。
“這就好了”近衛昭雪問道。
“好了呀,”李諭頓了頓說,“差點忘了,這瓶爽身粉還給你。”
近衛昭雪滿腹狐疑,進度太神速了但專業的事情不好多問,于是乎拿著信件去了郵局。
李諭拍拍手,雖然內心有點“這么簡單的東西都拿不出手”的感覺,不過現在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個中學實驗,就看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