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幫助下,開爾文勛爵做成功了,他很高興“我就知道,分子肯定存在只有10的10次方米,原來是這么小的微粒。”
盧瑟福提醒道“我印象中,荷蘭的范德瓦斯爾教授通過計算,也得出了二氧化碳分子大小大概是44x10的10次方米,兩個數據可以吻合。”
范德瓦爾斯就是范德華力的提出者,他后來獲得了19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他是第十屆諾獎獲得者,但卻是諾獎獲得者中出生最早的。
開爾文勛爵說“我記得他,文章刊登出來后,要寄一份過去。”
盧瑟福說“現在分子論的證據越來越多,仿佛預示了要有更大的事情發生。”
開爾文勛爵說“那最好快點到來”
英國皇家科學學會刊登出油膜法的論文后,不少人都歡呼雀躍。
尤其是李諭的忘年之交、鐵桿支持者玻爾茲曼,他當天甚至在自己的課堂上給所有學生講起了這個實驗“現在已經有無數證據證明了分子的存在,原子還會遠嗎”
就連此前的反對者,奧斯特瓦爾德以及馬赫,悄悄做完試驗后也不得不服氣,于是暫時選擇了沉默。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不過他們想不到,子彈飛一會兒就變成炮彈了。
另一個很高興的則是愛因斯坦,他第一篇重要論文分析的就是分子存在。李諭的辦法顯然更加易于理解且人人可以操作,甚至有點簡單粗暴的意思。
但這也間接鞏固了他發表論文的信心。
而荷蘭的范德瓦爾斯在看到后,則進而對照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范德瓦爾斯不僅有知名的分子間范德華力這個成就,他獲得諾獎靠的是推廣了理想狀態氣體方程,從氣態推廣到了液態。
范德瓦爾斯的方程對工業界影響可謂極大,因為通過它可以得到任何氣體的等溫線,為液化了非常強力的理論支持。
范德瓦爾斯立刻來到來頓大學找到洛倫茲。
“教授,您有看到李諭的新論文嗎。”范德瓦爾斯問道。
洛倫茲說“抱歉,我這段時間研究工作較多,最近的期刊都沒有來得及看。”
“沒關系,我正好給您講一下。”范德瓦爾斯說。
講了個大概,洛倫茲聽出端倪“好有趣的想法,試驗聽起來并不困難,竟然可以這樣論證分子的存在以及分子的大小。”
類似的實驗后世有個更出名的。
就是石墨烯。
金剛石里的碳原子組成了三維結構,所以比較堅硬。而石墨就是一層一層的原子,層與層之間靠的是范德華力連接,所以很軟。
石墨烯就是只有一層原子結構的石墨。
這東西好處很多,是后世材料學的重要潛力門類。
石墨烯最初是怎么制得的非常有意思竟然是用膠布反復粘石墨一層一層粘,越粘越薄,最后拿到電子顯微鏡下一看,只有一層碳原子成了
當然過程沒有說得那么簡單。
范德瓦爾斯說“下次李諭來歐洲,我們能不能把他請過來一趟,有很多問題可以與他探討。”
洛倫茲說“我贊成你的說法,實際上我同樣非常希望與他仔細聊一聊。”
范德瓦爾斯笑道“您的名望重,一封邀請信肯定能夠請來。”
洛倫茲說“教授先生的名望也不低。”
范德瓦爾斯不再推辭“我們聯名”
收到這些大老來信,李諭更加不敢怠慢,自己在京城的話,因為路途遙遠還好說,如今人都在美國東海岸了,這么多邀請發過來,肯定要赴約。
電報都是近衛昭雪負責接收,不過看起來一直是非常專業的學術溝通,自己有點感覺力不從心。
全是頂尖的科學家,研究的也都是比較新的理論。而近衛昭雪雖然學習很刻苦,也比較廣博,但都是相對經典物理學,和大老們一比,節奏差了好大一截。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