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小孩手一松,黑色的氣球緩緩飄向空中。
卡特爾說“孩子,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來,不是因為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和出身,關鍵是你內心有沒有自信。”
黑人小孩眼中瞬間光芒大亮。
卡特爾知道他還需要成長,于是給了他一張名片“如果你想和白人小孩一樣進入學校學習,可以找我,我能夠讓你接受他們一樣的教育。”
黑人小孩激動地接過名片“謝謝您”
卡特爾對他說“我等你的消息。”
說完,卡特爾走回了李諭身邊。
李諭看得一清二楚“先生是要順便做一項實驗”
卡特爾說“沒錯,正好可以作為長期對比,證明你比較關注的智力問題。”
卡特爾還是很嚴謹的,不僅幫助了一個少年,也可以作為長期的試驗對象。
智力的研究對心理學家來說,其實真的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哪怕到了一百年后,也沒有真心絕對準確的智力測驗。
影響智力因素實在太多,智力涉及的各方面也有復雜。
大部分的智力測試其實是偏向于邏輯能力及數理能力,雖然它們的確很看重智力,不過總歸是片面的,對于文科、藝術方面的能力測試幾乎空白。
總不能一概而論,說一個音樂天才或繪畫高手就是弱智吧
連專業智力測驗都無法做到全面,更別提網上那些山寨測試。
記得初中時,李諭自己也做過網頁上的那種測試,等待結果的過程還是很驚心動魄的,畢竟誰都希望自己是個聰明人。
要不為啥“蠢貨”是一句罵人的話哪。
當李諭看到手機上顯示146時,高興壞了,到處炫耀自己是個天才。
然后其他同學也好奇測試,結果好多都是140
簡直捅了天才窩
只能權當一樂。
到了李諭穿越前時,iq這個概念正在被逐漸澹化的原因。
這可以看作教育學本身的巨大進步,不把所謂智力看做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衡量標準。
更何況根本無法準確獲得所有學生的智力結果。
退一步講,就算是真能得到,又能怎樣放棄那些智力測驗相對較低的學生專門培養智力高的
這不就又走進了絕對論的陷阱。
當然了,這是后話,教育學發展到那個地步還需要很多年,尤其是社會本身的發展程度至關重要。
而在早些時候,智力測驗雖然有很多負面影響,仍舊有那么一些意義。
只不過一定要注意它是一把雙刃劍,就看怎么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