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會還回去還是說英國出錢把圓明園復原
而現在李諭要出錢,就是另一碼事了。
英國剛剛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被輿論一頓狠批他們為了對抗布爾人的游擊戰術,使用了焦土政策,并且把大量人集中到了特殊營地,就是后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
很多人把這場戰爭看作英國霸權終結的。
不過事出有因,其實多年前英國就表現出了疲態,只不過一直沒有戳破這層窗戶紙。
每日郵報的創始人北巖勛爵親自來采訪李諭。
“李諭先生,我們見過面的。”北巖勛爵說。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請坐。”
北巖勛爵拿出小本子和鋼筆,道“其實我上次見你時就很想問那個話題,關于當年的兩次貿易戰爭。不過礙于面子問題,一直沒有問過您的看法。”
好吧,英國人還是當兩次鴉片戰爭是簡單的貿易戰爭。
李諭說“我能有什么想法我想雨果先生已經說得很明白。”
雨果當年痛斥過英法的行徑,曾經寫過“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圓明園,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埃爾金勛爵家的貪婪是一脈相傳,因為放火燒掉圓明園的埃爾金伯爵,正是一代以前從希臘劫走大理石凋的埃爾金勛爵之子”
北巖勛爵自然知道雨果的文章,于是說道“可我從資料上看,事出有因,當年英國政府只是為了殺掉外交官,作為懲罰而燒了圓明園,為了給皇帝一個警示。”
李諭說“實在太冠冕堂皇了。外交與軍事的關系我想貴國應該分得清。”
北巖勛爵說“作為報人,我不敢評價太多。”
李諭說“好,那就留給后人評說。”
李諭就沒指望過英國人真的認錯。打從心底,其實民眾還是傾向于支持侵略戰爭的,因為他們享受的一切優握生活都是來自盤剝殖民地。
北巖勛爵說“我們一直希望讓貴國知道,英吉利國是一個紳士的國度,而且是最強大的國度。”
這句話有點恩威并施了。
李諭差點氣笑“難道強大就要侵略侵略就是紳士”
北巖勛爵在紙上寫下“我想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讓讀者們自己去思考。”
李諭嘆道“你還是多多宣傳我要買圓明園流散的文物就好,等他們拿到錢,再去思考。”
后世還有某些勢力想要操縱部分言論。
一百多年后,大英博物館召開了一次晚清展覽,。我的天,竟然很多高贊評論說什么“它們在外面保存得挺好,起碼不會毀壞。”
尼瑪都不知道它們腦子是不是都有泡。
要是反駁的話,他們就接著說“你還年輕,不懂歷史。”
我去難道真傻到不知道這些東西怎么到的國外還保存多蠢的腦子才會說出“侵略者搶你是為了幫你保存”這種智障言論。
但一點開評論者頭像,基本都是私密賬號。
報紙在報道后,真的有效果。
一個英國的貴族專門登門造訪,對方說道“本人薩克,父親是第九代埃爾金伯爵,維克多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