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樂了“我知道為什么莉莉安小姐要跑出去了,看來你對付女孩兒的本事也不如對付數學物理。”
歐文理查森笑著反擊道“彼此彼此不過文化沙龍我可是說真的,莉莉安認識不少圈里的名流,過幾天碧城姑娘身體好了就邀請她。”
現在的確有不少文化沙龍很希望邀請呂碧城,因為一個暢銷女作家太少見了,英國人不禁想起了當年叱吒整個歐洲文壇的勃朗特三姐妹。
雖然嚴格意義上講,星戰系列只不過是科幻,但架不住大家喜歡啊。
讓呂碧城多與文化界人士溝通溝通好處多多,而且論國學修養,呂碧城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首,比李諭高了何止一大截。
李諭充其量就會背誦一些在學校時學過的古詩文,連最基本的毛筆字都寫不好,只能靠當年應試教育積攢下的硬筆書法湖弄湖弄,畢竟現在文人沒幾個會用鋼筆,算打了個時間差。
幾人聊了會兒,開始整理實驗數據。
單單高空的數據就已經很說明問題,基本可以斷定射線來自宇宙;而水下測試同樣是重要左證,并且說明了射線強度極高。
二者對應之下,是個非常出色的理論結果。
他們很快就完成了論文。
盧瑟福和歐文理查森肯定是堅持讓李諭做了第一作者。
其實以目前科學界狀況,論文基本只有一個作者,所以導致不少做了大量輔助工作的人被忽視。
李諭不是小氣人,而且他們兩個做的幫助不小。李諭也很清楚自己強在理論能力,實驗方面肯定是這些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大老更在行。
還有一個關鍵點是現在的試驗設備太過簡陋,哪像自己當年讀大學時一樣,啥實驗設備都得動手造出來。
這項宇宙射線的成果雖然尚且比較初步,僅僅是驗證了宇宙射線的存在,并沒有得出它的能量、來源、分類等參數。但發表出來仍然是不得了的東西,瞬間讓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因為它表明了宇宙之外的神秘多到無法想象。
盧瑟福私下里與李諭討論過“我對天文學并不是非常了解,但看過你的天文學論文,知道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它們會不會是來自這些遙遠的星系”
李諭說“有可能,甚至可能更遙遠。而一些能量沒那么高的射線,大部分可能來自銀河系之內。我們的這項研究僅僅剛開始,等日食以及太陽耀斑的時候,還要做不少后續測試。”
后世發現宇宙射線中能量最高的粒子,已經達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一個粒子的能量竟然高達3x10的20次方ev。
ev就是電子伏特,是很小的單位,因為湯姆遜發現電子后,發現它能量很小,所以用了這種單位。
但達到10的20次方ev這種級別,已經完全可以用焦耳j了,畢竟都是能量單位。
差不多是0焦耳。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1g的重物從米落地的動能
我滴媽,這可僅僅是一個微觀粒子的能量哦
這顆粒子的名字也很響亮ohydartice。我的老天粒子。
物理學家有時候起名還是很有趣的。
李諭和盧瑟福、歐文理查森的小團隊完成了非常有意義的成就,發表出來后果然引起了整個科學界的重視。
不過首先李諭要做的是完成劍橋的博士答辯。
答辯的審核者都是老熟人湯姆遜、瑞利爵士、威爾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