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抬眼望去,已經依稀可以看見這座幾乎是個傳說一般的雄關險隘。
抵達敦煌縣,真的花了接近2個月,李諭感覺下輩子的馬車都一起坐了。
呂碧城放下脖子上圍著的防沙巾,說道“我們走了小半程的絲綢之路,希望這份辛苦值得。”
李諭說“當然值得,那些洋人的所謂探險家,一個個其實就是海里的鯊魚,聞著血腥味就會蜂擁而來,必須要提前防范。”
呂碧城說“可惜朝廷似乎不懂得這個道理,防漢甚于防洋。”
李諭說“就是因為這個思想一直縈繞不去,所以就像黃沙大漠里一樣,要變天了。”
呂碧城對清廷一直非常不滿,甚至公開發文罵過慈禧,李諭可以放心和她聊這些話題。
呂碧城真的是個非常有底蘊內涵的女人,越發掘李諭越感覺自己穿越回來仿佛就是為了她,以后這個女子還有很多領域會綻放光芒。
即便已經到達敦煌的范圍,他們抵達敦煌縣衙又花了一整天。
在大太陽底下走了這么久,劉鶚不禁感嘆“偌大的太陽,卻讓這里成了不毛之地。”
李諭說“不見得,理論上可以說地球所有的能量都來自太陽。未來,陽光就是這里的寶貝。”
劉鶚搖了搖頭“我可想不到陽光除了曬被子還能有什么用處。”
李諭說“可以用來發電。”
劉鶚不太懂科學方面的事情,疑惑道“發電這也行開玩笑吧”
李諭肯定道“光伏的原理不算復雜,不過想要實現光電,還要很多年,但敦煌未來必然是一塊好地方。”
“感覺你是在安慰我,”劉鶚笑道,“但我相信帝師,畢竟我要在此地長久待下去,希望可以看到那一天。”
抵達縣衙后,敦煌縣令汪宗瀚高興地在自己簡陋的縣衙中接待了李諭一行。
汪宗瀚可以算個好官,并且是個比較懂得金石、書畫之人,他明白文物的價值,后世如果沒有他,恐怕敦煌僅剩的一萬件經卷也會流于洋人之手。
李諭跳下馬車,抖了抖身上的沙土,抱拳道“汪大人。”
汪宗瀚熱情道“小地方沒什么好飯菜,帝師不要見怪。”
李諭笑道“只要不再吃沙子就好。”
汪宗瀚向屋內伸手“帝師請。”
桌子上擺的是葡萄、敦煌香瓜、酒棗、驢肉黃面、榆錢飯等。
和京城自然沒得比,但考慮到這兩個多月的風餐露宿,眼前絕對是珍饈美味。
李諭一行人的確是餓了,先狼吞虎咽了一番后才開始談正事。
汪宗瀚看了一下李諭拿出的調令和印信,說道“想不到朝廷這么重視我這個邊陲小城。”
他肯定不知道,實際上是李諭知道未來的情況,所以重視的人是李諭。
但李諭還是說道“總不能一直讓洋人窺視我們的寶貝,樓蘭已經是個慘痛教訓。”
汪宗瀚說“帝師應當把這件事在國內報紙上廣為散播一下,不然我一個小小縣令壓力實在太大。”
“汪大人的建議非常合理,回到京城后我一定盡快推進。”李諭說道。
汪宗瀚說“而且本縣財政過于拮據,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李諭嘆道“汪大人的難處在下明白,不過保護文物其實也有一些便捷的辦法。并且我們不會讓敦煌縣擔負過大資金壓力。”
汪宗瀚說“多謝帝師體諒。”
對于普通人而言,亂世之中,人命都形同草芥,哪有多少精力再去照顧其他。
大伙都太累了,好好在敦煌縣多歇了一天,到了第三天,才動身前往莫高窟。
莫高窟距離敦煌還有30來里地,又是花了大半天才到。
當九層佛塔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還是非常震撼的,所有人都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呂碧城摘下紡紗巾,“實在無法想象,茫茫大漠中竟然會有這樣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