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麟與周詒春的年紀差不多,目前都是二十來歲,十分年輕。
蔣夢麟是上海公學的學生;周詒春則是上海圣約翰大學的畢業生,并且周詒春已經在圣約翰大學當了三年教員。
圣約翰大學目前才是上海大學的no1,能留校當教員,足以說明周詒春本事不小。
按照歷史,周詒春要兩年后自費留學美國,這年頭能有錢自費赴美留學,家境肯定極好。
而且就是周詒春當清華校長時開始極其重視體育,讓清華有了重視體育的百年傳統。
李諭在合格證書上給他們簽了字,一周之后就可以去京城辦理游美學務處安排赴美留學的手續。
不過其實現在抵制美貨最厲害的就是上海地區。
蔣夢麟接過證書說“我倒想看看,美國人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實力已經超過英國。”
周詒春也信心很足“排華法案,呵美國人是真的不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百姓,敢用這種專門排除勞工的法案對待中國人。”
兩人不愧是以后的清北校長,思路很清晰,已經透過現象看到了內核。
蔡元培當然明白這些問題,對幾人說道“該抵制仍舊要抵制,但該學習還是得學習,一碼歸一碼,不耽誤你們去美國留學不要有過多心理負擔。”
周詒春與蔣夢麟幾人說“學生明白。”
蔡元培又問李諭“疏才兄弟,你在美國待的時間最長,你怎么看”
李諭說“我贊同鶴卿兄蔡元培字的說法,抵制是為了民族覺醒,學習則是要民族自強,兩者都是對的。而且,我們太需要學習西洋的工業體系,在這方面,目前最好的就是美國人。”
周詒春問道“帝師先生,工業最強的不應該是英吉利國嗎”
李諭搖了搖頭“美國本來就人口眾多,如今悶聲發大財了這么多年,早就超過了英國,而且他們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將來工業產值將比德國與英國加起來的總量還要大。”
蔣夢麟說“看來我們去美國學習的選擇非常正確。”
“很正確”李諭肯定說,“雖然我不懂政治,但在工業上,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就是美國,因為只有美國和我們有差不多的廣袤環境。至于日本國、英吉利國等,雖然也很強,但它們都太依賴國際貿易,很多工業政策制定時的側重點大有不同。”
蔡元培對幾位學生說“諸位去美利堅國后,不要僅局限于自己的專業,要像疏才兄弟一樣多開闊眼界,盡可能去多學東西。如果學到如何制造軍艦可更好了。”
李諭笑道“那就不必,當年北洋有那么多軍艦,還不是都沉入海底,海軍實在是過于花錢。況且也學不到最先進的軍艦技術,只可能是過去的鐵甲艦。今年英國人剛剛下水了無畏艦,舊時代的軍艦將全部淘汰,包括去年在日本海上打得火熱的日本國和俄國。”
蔡元培聽了很震驚“我曾有幸在港口看到過軍艦,如此龐然大物,說不行就不行”
李諭說“海軍就是超級銷金窟,而且一旦有了代差幾乎就是大魚吃小魚,幾乎沒有反抗能力。”
蔡元培唏噓道“世界發展如此快,我等更應以學習為重看來諸位去美國當多多學習教育學,以便多培養各科人才。”
周詒春說“謹遵校長叮囑。”
蔣夢麟同樣緊接著說“我亦有志于此,教育才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辦法。”
當然了,兩人去美國留學后,最關注的的確是教育學。
學生們離開后,蔡元培又留下李諭問起了京城的情況。
“聽說滿清朝廷派出了皇族以及重臣出洋考察憲政,疏才感覺有沒有可能回國后施行”
李諭知道蔡元培已經加入了同盟會,屬于中山先生一邊的革命派,于是回道“立憲又能怎樣立憲的基礎是限制皇權,鶴卿兄覺得皇族有可能放權嗎”
蔡元培說“滿清一直最重防漢,矛盾并沒有因為兩百年過去而徹底消散,我想他們不會放權。”
“所以嘍,”李諭很自然地說,“立憲的根基都沒有,您覺得會不會成功”
蔡元培笑道“疏才兄弟你一直說不懂政治,要我說你看得比誰都透徹。”
李諭只不過是以一個未來人的眼光看得準罷了,說道“不過是現狀的推演。”
蔡元培說“疏才能不能繼續細說一下。”
于是李諭問道“鶴卿兄覺得大清的工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