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讓一個學生在此時解決費馬大定理、龐加萊猜想,或者突然意識到原子核中還有夸克,物理學中還有另外兩種作用力,根本不可能,這是科學發展的限制。
換句話說,李諭就是給他們設了一個套,一個他們很想自己鉆進去的套,而且一旦鉆進去,就幾乎再也沒有出來的可能。
也不是什么天才不天才的問題,能搞數學的每一個都是天才,因為數學這門學就是完全看智商。一個學生再努力,如果沒有極強的天賦,在數學上也不會有什么真正的大突破,最多還是要轉行到其他方向。
100多年來,數學界誕生的天才還少嗎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解決不了,李諭沒法妄下評論,因為他穿越前,這東西也是千禧年七大問題之一,懸而未決。
不過可以類比于已經解決的龐加萊猜想,或者是費馬大定理,以及只剩“最后一小步”的哥德巴赫猜想。
借用大數學家的話說就是這些難題,需要其他新的數學工具出現,否則根本沒有解決的可能。
李諭現在給這些學生提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之類的大難題,撐破天這些學生會有一些小突破,比如費馬大定理的解決過程中,日本數學家也起了一些作用,但最終還是為他人做嫁衣。
現在提到費馬大定理,大家只記得懷爾斯,有幾個人知道他的過程中還有日本人谷山豐、志村五郎出過力有幾個人知道谷山志村猜想對費馬大定理的意義
可以說聽了李諭講座的學生,大部分人將在一條絕對正確并且寬闊無比的康莊大道上前行,但他們絕對看不到希望。
對于李諭來說,這也是一種篩選,難免還有一些人跳出來,那時候就要繼續往飛艇上引導。
算是雙重保險。
李諭的名氣現在整個東亞學術圈都太大了,聽他課的人每天都滿滿的,甚至東京帝國大學的幾位理學部的教授,長岡半太郎、田中館愛橘、木村榮都來聽,還有本多光太郎這位后來日本的大冶金學家。
李諭不擅長給中小學講課,大學上講課也很一般,但他就是把大學講座當成一種ted演講。
這東西就可以自由發揮了,有的沒的,完全可以稍微吹吹牛,反正未來的事自己比所有人都清楚,李諭還做了一些預測
“將來,科學的兩朵烏云都會消散,出現在后面的將會是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而各位最快看到的,將會是相對論照亮半個物理學的天空。”
田中館愛菊說“院士指的是開爾文勛爵提到的兩朵烏云那可是籠罩了整個物理學屬實十年之久仍然毫無眉目的大難題。”
李諭說“就是其中關于以太以及光速不變的這朵烏云。只可惜現在德國的雜志還沒有翻譯過來,不然我可以在現場給各位解說一下。”
對相對論的理解,李諭在這個時代,絕對僅次于愛因斯坦,一點都不吹牛。可能以后愛丁堡說全世界只有三個人懂相對論時,就要考慮考慮李諭了,變成四個人。
而相對論李諭更不怕日本人研究一下,因為相對論絕對是實驗物理學家的噩夢,幾乎沒有進行試驗測量的可能。相對論的外號就是“理論物理學家的天堂,實驗物理學家的噩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