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心中哼了一聲,說“革命派的人你也見過,沒有一個是好控制的。這還只是數百人的團體,更何況中國還有那么多人。”
頭山滿說“將來的事情我說不準,不過總體的脈絡必然不會超出我的估計。”
他們肯定猜不到愛新覺羅們已經徹底沒了能耐,清帝直接和平遜位;更不會想到袁世凱會突然截胡,黑龍會自然無法資助北洋新軍,沒這么多錢。
“頭山先生似乎把局勢完全當成了一個棋局”李諭問道。
此時的日本人超級膨脹,感覺整個亞洲都是他們的,于是頭山滿自信道“棋局是個很好的比喻,我們現在已經勝券在握。”
他肯定不知道他夢想著拿中國作為棋盤時,李諭也在拿日本作為棋盤下棋。
而且李諭不只是旁觀者清,而是開了“天眼”的,能預知你所有棋路。
反正現在就讓他這么想吧,李諭根本不想和一個日本人解釋太多,連反駁的想法都沒有。
此后的一段時間,李諭還是在東京帝國大學舉辦講座。
東京帝國大學給他設置了一個更大的教室,以容納越來越多的聽眾。
由于李諭的物理講座運用了大量數學,各種復雜的微分方程,很多學生已經聽得原地爆炸,只知道李諭很牛,講的東西也很牛。
這就是李諭的目的。
現在日本的物理并不強,并且主要是傾向于應用物理,而這完全是李諭的專長,所以幾乎被李諭牽著走。
話說微分方程本來也是物理學里的重點,只不過李諭故意跳過了簡單的東西,直接躍升到了很高的緯度。
不是喜歡陽謀嗎,李諭也來個陽謀。
后世許多人對這種陽謀認知非常清楚,正好中國與印度是兩大超級典型。
中國走的是踏踏實實的全工業路線,從中低端開始做起,畢竟絕大多數市場就是中低端,然后慢慢建立高端產業。
atdivcsstentadva這是一條超級漫長的路,反正到李諭穿越前,也只是開始沖擊高端,好在已經有了喜人的突破,話不敢說太滿,但起碼知道路怎么走,總體上是良性循環。
印度則是另一個方向,他們上來就搞高端產業,而且是非常高端的計算機、軟件、編程等。實話說印度搞得還是不錯的,也出了不少厲害人物。
可他們回過頭卻發現自己國內沒有市場,完全推不開產業鏈,而且吸納勞動力的數量太少,所以大批人才只能跑去歐美。
這就成了惡性循環,到了后來,印度國內甚至只能做軟件外包。
俄羅斯在軍事以及重工業方面也是差不多情況。他們在戰斗機、航母設計理念上一直極為超前,哪怕后來中國在風洞方面已經幾乎獨步天下,俄羅斯還能在氣動上不落下風。
可惜他們沒有龐大的輕工業,慢慢地就支撐不住,盡顯疲態,甚至五代機都無法量產。
現在李諭做的,就是直接讓這些聽課的越過更加有實際意義的中端,直接上到高端,括弧,也不是真正的高端,反正看起來很高端就是。
可以理解為好高騖遠、空中樓閣,差不多這么個意思。
得虧李諭是個現代人,又精通物理學,否則這種事操作起來實在太難。
效果不錯,從下面不時傳來雷鳴般的掌聲就可以看得出。
因為李諭講物理時帶上了很多數學內容,所以東京帝國大學的不少數學教授都來聽課。
包括菊池大麓、藤澤利喜太郎以及高木貞治這前三代日本數學的領軍人物。
他們在數學上沒有做出什么太大成績,在日本國內主要是搞數學教育。
其實各國早期的情況差不多,都要先從教育開始搞,花兩三代人才能培育出頂尖人物。
不過這幾個人的確是在歐洲留過學的,并且大都是數學比較好的英法德。
菊池大麓幾年后會成為日本帝國學士院的院長,他稱贊道“院士先生的課已經越來越深奧,雖然我可以聽懂數學,卻已經無法理解物理。”
李諭說“我僅僅列出了研究框架,其中還有很多內容需要后來者研究。”
這句話擺明了是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