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山巔一寺一壺酒
清末民國有很多大師,李叔同自然絕對是其中之一。
但李諭現在名氣已經更大,因為他太特殊。畢竟大部分民國大師都是搞歷史、文學、藝術等方面,突然出來李諭一個搞科學的,非常吸引人。
關鍵現在科學是西洋最重的顯學,國內頗為尊崇,自然把李諭抬到了極高的地位。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想拜會。
李叔同給李諭介紹了旁邊的日下部鳴鶴,此人號稱“明治三筆”之一,是日本近代大書法家,也曾去國內找晚清大家、創立西泠印社的吳昌碩學習過。
至于其書法水平嘛和此前同樣提到找吳昌碩學篆刻的河井荃廬一樣,在日本稱得上大家,但放在國內,真的啥也不是。
日下部鳴鶴非常喜歡李叔同的字畫,所以雖然年齡大他很多,仍舊向他虛心請教。
李叔同此時絕對的年輕氣盛,有點恃才傲物,于是視之平常。
李叔同問道“皕宋樓的書,都收藏妥當了”
“已經全部運到了上海豫園,我專門修了一座新藏書樓,附近就是一片湖水,肯定不會有失火之危。”李諭繼續說,“至于將來,我會把它們的一部分放到大學的圖書館之中。”
李叔同說“也算有了一個著落。”
李叔同并不知道這些東西歷史上原本的遭遇,所以只當是李諭正常的收藏罷了。反正國內的收藏家不在少數,互相買賣的情況司空見慣,除了皕宋樓,還有多處收藏名樓。
李諭說“我還想在日本國多購買一些科學書籍回國,充實書庫,叔同有沒有相應的門路”
現在日本買新學書籍是比較便利的。因為不僅中文對日文影響極深,在近代,很多中文詞語也是直接從日語中拿了過來,這就導致中國人看日文更加易懂。
相關的例子不勝枚舉,什么“科學”“民主”“物理”“化學”“質量”“投影”“蛋白質”“加農炮”詞匯,都是從日語過來;還有一些一看就是日語直譯,比如“處女作”“初夜權”直流,傳統中文絕不會造出來這種詞來00
但李叔同現在簡直就像一個藝術浪子,在東京除了畫畫就是泡日本妞,別的根本不管,也沒心情管。
這家伙要是再留學美國或者法國,簡直不堪設想,后宮估計都得推廣通用語才行。
李叔同撓了撓頭“買書不是去書店就行嗎”
好在旁邊的日下部鳴鶴多少了解日本的印刷業,于是說“李諭院士是想要大規模采買。我聽說有霏閣專門出版西學書籍,正好我有作品出版,可以代為居中聯絡。”
李諭高興道“太好了,我要的就是西學書籍,英文原版或者已經翻譯成日文的都可以。”
其實日文版買過來翻譯更快。
不過就算是英文版也影響不大,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懂英文是絕對的必備技能,很多作業都是用英文布置。
有霏閣是一個日本大印刷社的名字,“有霏”二字出自詩經“有霏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日下部鳴鶴沒有放過“邀功”的機會,對李諭說“希望院士先生幫助落點筆墨。”
看來這個日下部鳴鶴同樣認為李諭最少有點書法功底,至少像一個正兒八經的進士一樣。
李諭非常為難,但此情此景沒法拒絕,只好說“我就送先生半句詩吧。”
日下部鳴鶴納悶道“為什么是半句”
“因為只有半句,”李諭笑道,“取筆墨吧。”
李叔同大為吃驚,他可知道李諭那手臭字,連忙翻出紙筆“疏才兄請”
李諭隨即揮筆寫道“山巔一寺一壺酒。”
日下部鳴鶴去過中國多次,肯定懂中文,立刻稱贊道“好詩詩中有畫,我已經可以在腦海中彌補出一幅青山、寺廟、美酒的淡雅畫面,好詩”
后世愛因斯坦之類的大佬,一封信都可以拍賣幾十萬,李諭還沒意識到自己也有了這樣的影響力。
日下部鳴鶴收好了這幅字“我要將它帶給伊藤博文先生一起賞鑒。”
日本的政界大佬和國內一樣,必然附庸一下風雅,所以與這些文化大佬很有交集。更何況伊藤博文現在已經不當首相,自由得很。
李諭心中暗想,幸虧是在日本國,不然自己的書法水平在國內能被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