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說“不至于,技術進步而已。價格低了,更多人就可以留存影像。”
“這樣聽起來似乎是好事,”梁啟超說,“國人太應該多多接觸新鮮事物,半個世紀過去,還是無法睜眼看世界。”
“由少及多是個長久的過程,先讓知識分子接觸,便會自發宣傳。將來國人達到洋人的水平不是不可能。”李諭說。
“難啊”梁啟超喝了一口茶水,“中國的大患不在于外國列強以我為牛馬,而在于同胞自認為是牛馬,自以為是奴隸。”
李諭說“如果人人能夠接受數年新式教育,何愁國之不強。”
“不僅僅是教育,還應該深刻改變國人數百年以來落后的國民性。”梁啟超說。
梁啟超算是最早提出“劣根性”的人,對后來的魯迅頗有影響。
李諭說“梁先生的話讓我想起了曾經一本叫做丑陋的中國人之文。”
“哦”梁啟超放下茶杯,“好有深意的名字,我怎么沒有看過這篇文章”
李諭只能隨口解釋“我是當時在德國時隨意看到,具體出處也忘了。”
“可惜”梁啟超嘆了口氣,“不然我真想翻譯一下,然后好好發表出來。”
李諭笑道“沒什么可惜的,因為這是一套合集,其中第一冊叫做丑陋的美國人,然后還有丑陋的日本人等。”
“啊”梁啟超更震驚了,“原來不止我有這樣的想法,但我此前去美洲,所見美國人并談不上丑陋。”
李諭說“或許是比較出來的,也可能是待的時間還不夠久。”
后來丑陋的中國人這本書有些被過度解讀,很多并沒有魯迅能耐的人借題發揮。
而且作者柏楊的確是先看了早發表接近30年的丑陋的美國人一書,才回頭寫了丑陋的中國人。
名字都挺相近不是。
后來也真的有丑陋的韓國人、丑陋的日本人等,真的蠻像系列叢書。
初衷當然都是為了警醒世人,不過這種以毒攻毒的手段需要十分高明的操作。
梁啟超說“能不能找到報刊原文,或者轉述一些內容也好。”
李諭想了想說“我只記得丑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丑陋而不自知一句。”
“好”梁啟超拍了拍桌子,“我想到今天回去寫什么了”
梁啟超當天回去后,才思泉涌,迅速提筆寫好了一篇文章。
這篇批判國民劣根性的文章仍舊算是休戰性質,因為是革命派也贊同的觀點。
梁啟超的意思傳達得很明確了,不過章太炎并不買賬,繼續發文抨擊梁啟超所堅持的改良主義。
因為章太炎想看到的是民報革命派的勝利,而不是僅僅休戰這么簡單。
算起來,兩邊差不多分別寫了六七十萬字。
章太炎有幫手,梁啟超可沒有,筆桿子都快禿了。
梁啟超有點后悔此前自己說的“自今以往,有以革命主義相辯難者,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吾樂相與賞之析之”。
現在哪還有心情“賞之析之”。
梁啟超感覺自己實在太累了,但他沒法休息,因為康有為又來信詢問日本的情況,尤其是關于他與革命派論戰的輸贏一事。
沒辦法,梁啟超只能先挑燈給遠在歐洲小島上快活的康有為寫了一封信
“老師,革黨現在東京占極大之勢力,萬余學生從之者過半,近且舉國
若狂矣。真腹心之大患,萬不能輕視者也。今者我等與政府死戰,猶是第二義;與革黨死戰,乃是第一義。有彼則無我,有我則無彼。”
信心倒是挺滿,但在章太炎他們看來,你要是不反抗,樂趣還少了許多。atdivcsstentadv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