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還要繼續去北洋女子學堂任教,李諭陪著她一起來了天津。
李諭這種大人物來了,學校監督傅增湘肯定要讓他發揮發揮光和熱。
當天上午正好有一節數學課,講授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
看得出來,該校在科學方面仍舊停留在小學水平。
數學教習叫做沈正增,曾經是福州馬尾船政學堂的畢業生。
等他講完后,傅增湘讓李諭繼續講一下。
臺下坐著的都是清一色女學員,李諭笑道“我就事論事,就講講你們剛剛學到的東西,你們應該都學明白圓的周長公式了吧”
學生們一起答道“明白了,還做了好多例題。”
“很好,我就考考你們,”李諭說,“地球的周長大概是4萬公里,也就是四千萬米,數值很大。假如有一根這么長繩子,繞著地球纏了一圈。現在我把它截斷,從中間加進去15米,仍然呈圓形,你們認為繩子會從地面抬升多少”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開始猜測
“1尺”
李諭,就像上輩子戴著手機一樣隨身帶著,拿出來說“喏,只有這么大。”
“1公分”
李諭點點頭“值得繼續研究。”
張相文說“但我經過多年思考,發現如果生生割裂自然地理與生物地理十分不妥,這樣似乎會造成地理這門學科科學性的降低。可是洋人又如此區分,讓我十分苦惱。”
對于國內來說,地理算一個相對比較好上手的學科,畢竟還有徐霞客這種先賢。
此時的袁世凱,正帶著一大批官員迎接慈禧。
學生回答說“因為對于四千萬米來說,15米太少了。”
“有那么點意思,在宮里頭用得著。”慈禧說。
“后面還有更厲害的,”袁世凱帶著慈禧來到一間工業展廳,指著前面說,“太后,這些零件,就是可以組裝汽車的東西,它們也是李諭造出來的;還有北洋以及各地州府剛剛替換上的無線電裝置,同樣來自李諭。洋人對這些東西都非常感興趣,日本人下了非常大的訂單。我甚至聽說日本兩個與內閣關系頗深的財團都與李諭簽訂了合約。”
李諭笑道“說得我都有點羨慕,就像當代徐霞客。”
去年的勸業會搞得很不錯,慈禧要過來瞅瞅,順便試探試探袁世凱的底兒。
對于地學會,李諭肯定能幫就幫。
這可是中國人第一次意識到南北分界線。竟然是眼前的張相文首次提出。
幾人全都折服“如此強大的機器,聞所未聞”
張相文嘆了口氣“當年甲午戰敗,割給日本國如此多土地,本人深感痛心,才決心開始鉆研地理學。當時尚且沒有多少書籍,少數翻譯過來的也多有錯誤,我又花了不少時間學習外文。”
“我受人所托,準備組織興建一個類似西方的學會。”傅增湘說。
李諭說“所以數學是很有趣的,大家要靈活地看待數學,如果能夠從函數圖像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它可以當做周長關于半徑的線性函數,2π是變化率而已。”
李諭腦子轉得飛快,立刻知道代表著什么。
傅增湘一頭問號“這就拍下了”
他們站好后,李諭數著數“準備好走著”
勸業所前,袁世凱搞得非常隆重,又是紅地毯又是禮炮,還搞了剪彩的操作。
這時候袁世凱已經和慶親王奕劻成了一條船上的,所以奕劻早早把慈禧的態度全都透給了袁世凱慈禧是當做新政或者說立憲的一次地方考察。
傅增湘贊嘆道“不愧是帝師,見解深入,道理深刻。”
日本通過東亞同文書院等間諜組織,花了幾十年不斷勘察中國地形、繪制地圖,比清政府以及民國政府手中的地圖要精準詳實許多。
“什么”學生們都不敢相信,“不可能”
袁世凱說“太后,這和其他的電風扇不一樣。”
“咔嚓”快門聲響起。
袁世凱按下電源,電風扇邊吹風邊擺動了起來,“太后,這臺電風扇可以擺風。”
李諭說“諸位都是投身學術且有志于改進國家之人,幫不幫得上忙我不知道,但如果真的需要我出力,一定在所不辭。地理是基礎學科,而如今不少國外之人打著探險名義,實則在偷偷勘察我國地質資源,不得不防。”
不過慈禧剛拿起剪刀,突然停下手,對袁世凱說“這彩不著急剪,得看看是不是真的是彩頭。”
地理這種學科,其實科普起來很有意思,大眾學起來難度也不高,完全可以做到寓教于樂;同時還能讓國民更深刻地認識祖國大好河山,將來好處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