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張之洞剛說因為袁世凱手上有兵,殺不得,殺了他,北洋會造反。
袁世凱的猜測完全沒錯,張之洞沒多久就被載灃懟得啞口無言,從此以后再也不想關心政事。
“好吧,”袁世凱反正不太懂,“什么時候能夠進行整車生產,袁某人一定重金資助。”
氣得張之洞說道“這個御史欺君罔上”
袁世凱又問向唐紹儀“你去美國的行程準備得如何了”
張之洞腳底下一踉蹌,恍惚道“是老臣錯了,老臣告退,見后再不會多妄言一句。”
“零配件”袁世凱說,“這哪成要造就得造正兒八經的汽車。”
袁世凱認為此事可行,有兩個列強撐腰不是壞事,雖說弱國無外交,但弱國更無軍事啊,所以能在外交上盡可能多爭取一點好處是最好的。
袁世凱不知道,其實李諭這種生產零配件的方式更加賺錢,風險還低。
如今的美德兩國對中國的態度不差,李諭與兩國的往來也算有一點積極作用。
如果按照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思路,載灃掌挖權力后,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盡量向流亡在國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開放,像民國初年所做的那樣。因為不管康有為在1898年做了多少對不起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事情,其在國外流亡的這些年畢竟始終以保皇為號召,沒有與革命黨聯手對付清廷。
而且光緒死后,康有為非常痛心,第一時間就在美國報紙上表示光緒肯定死于非命,里面有陰謀,要為光緒鳴不平。
而這道圣旨甚至還沒有蓋上印璽時,訊息已經通過電報發到了天津。
載灃說得太狠了,對張之洞而言堪稱誅心。
梁士詒說“御史向攝政王載灃進言,希望讓流亡的康梁回國,但被當即拒絕。”
但這話載灃愛聽,瞬間有點后悔半夜發出的圣旨,想要追回。
而最出名的肯定是盧瑟福,獲獎原因是1903年左右搞的放射性理論成果。
汽車作為直接賣到消費者手里的終端產品,一般情況下對消費者負責的就是整車廠,而不是零件廠。
至于日本為什么竭力阻撓,大家肯定都明白,此時的日本已經開始有了貪心不足蛇吞象的念頭。
生理學獎則是關于免疫相關;
昨天半夜剛發了圣旨,讓袁世凱開缺回籍,今早又有御史上奏建議誅殺袁世凱。最搞笑的是,御史提出的理由竟然是袁世凱手上有兵,會造反。
載灃嘖了一聲,不滿道“張之洞,你為什么老跟我唱反調袁世凱的狼子野心,猶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會不知道你到底是裝糊涂還是老糊涂”
估計慈禧都不會想到,她生前一直唯唯諾諾、老實聽話的載灃,當上攝政王之后竟然和變了個人一樣。
李諭說“準確說,是生產核心的零配件。”
然而載灃的各種操作完全就是怎么讓大清盡快入土怎么來。既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那就放太陽底下暴曬暴曬
次日下午,唐紹儀才坐火車抵達天津,看到袁世凱終于沒事放了心。
嚴格講,是德國人最先提議的,因為他們發現日本與英國建立了同盟關系,英日同盟將會威脅德國、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于是拉著美國、中國準備建立同盟。
袁世凱長舒了一口氣,旋即又搖了搖頭“香帥的處境怕是不好過了。”
唐紹儀說“那可不疏才兄弟洞悉宇宙運行的規律,這點小事難不倒他。”
宮中的張之洞,的確是操碎了心。
所以袁世凱派唐紹儀出使美國。
今年的物理、化學、生理學三個自然類獎項都值得大書特書,民眾也會比較感興趣。
盧瑟福一向以物理學家自居,大學學的物理學專業,畢業后當的是物理學教授,進的是專門搞物理的卡文迪許實驗室。
于是發了電報慶賀獲獎者,并且按照慣例,給大公報寫了今年諾獎的獲得者情況及介紹。
他還指望著袁世凱埋葬大清呢。
因為康梁的名氣太大,而且是搞的立憲改良那一套,與清廷的立憲政策不謀而合,如果攝政王載灃此時順應潮流,任用賢能,說不定宣統元年的情形是另外一個樣子。
現在拿了個諾貝爾化學獎,真不知道諾獎委員會是不是故意的。
盧瑟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即興演說上幽默道“在我的一生中,經歷過各種不同的變化,但最快的要算這次一夜之間我從物理學家變成了化學家”
要知道,以前的時候盧瑟福有一句名言“科學只有物理一個學科,其他的不過是收集郵票而已”。
然后大佬盧瑟福就榮幸地收集到了一枚諾貝爾化學獎郵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