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金融亂相
柳亞子聽說李諭還買了皕宋樓的書,一定要來看看。李諭并沒有拒絕,帶著他一起到了豫園。
這些珍貴的古書在李諭看來,更像古董,根本不敢隨便亂動,生怕撕壞一個書角。
而且李諭一直覺得,書籍最大的意義應該是載體,重要的是里面的內容,所以他才花費心血找來一幫人謄抄。
文化傳承,本來靠的不就是內容么。
中國經歷那么多戰亂,兩千多年前的周易、詩經都能流傳下來,就是一代代人保存下來,并非憑空出現。
不過對于柳亞子等文人來說,宋書真是不得了的東西,b格太高。
柳亞子看著眼前這些宋書,眼睛都要放光,“帝師,您手里的寶貝太讓人艷羨了。”
李諭聳聳肩“沒有流入日本國,對我而言已經很滿足。”
柳亞子又看到李諭的書案,擺放著紙筆和一些拓本,他說道“帝師在臨帖還是董其昌的字。”
李諭笑道“我這手字太差,必須得多練練。”
這筆錢此前存在源豐潤和義善源錢莊中,如果抽走,將會前功盡棄。
柳亞子說“我在報紙上見到過多次蘭格志公司的廣告和文章,不久前還讀到了一篇叫做今后之橡皮世界的萬字長文,專門介紹橡膠產業的光輝前景。”
上海的這場股災在歷史書上沒有太多描寫,不過間接影響著實不小,甚至說它導致了大清的快速滅亡也不為過。
蔡乃煌從外資手里借到350萬兩白銀,充入錢莊,又抽了自己可以調度的300萬兩上海官銀,一口氣全部存到源豐潤和義善源里,暫時把上海市場的擠兌風潮壓了下去。
李諭又問道“橡皮公司又是怎么回事”
李諭當然知道,大規模生產汽車需要很多橡膠來生產輪胎、密封條、皮帶之類的零配件。
上海道臺蔡乃煌還算有點認知,看到錢莊紛紛倒閉,剩下的錢莊出現擠兌現象后,準備用不多的手段救市。
追漲殺跌的情形如此似曾相識。
張元濟好奇道“你到底是怎么知道股市會出現如此恐怖的災難”
李諭說“這可稱不上。”
蔡乃煌一看,還救什么市,先救自己吧就把這筆錢從兩家錢莊抽走。
不過很可惜,正好這時候又遇到了償還庚子賠款的時間點,上海要交出190萬兩白銀。
但李諭還是有點疑惑道“上海的證券交易場所我見過,根本說不上完善,更沒有交易洋人公司股票的渠道,股民怎么放得下心”
張元濟說“賣掉”
“有興趣當然是有興趣,但分紅咱們怎么算”
“我出300兩”
李諭更無語了,用現代話說,這不就是典型的t公司嘛,只有一個外殼,專門炒作概念,瘋狂畫餅。
一年后盛宣懷當上郵傳部尚書,準備打擊北洋交通系勢力,徹查交通銀行賬目。
李諭說“好日子要到頭了。”
“我看成我出100兩”
其他幾人羨慕道“1000兩,算起來每季度可得分紅125兩,一年就有500兩,兩年回本。”
不過也僅僅堅持了不到一年。
柳亞子說“我記得,當時我也想去,但隊伍太長,甚至有人打了起來,沒多久,匯豐銀行直接關門了。”
張元濟有些猶豫“這可是躺著賺錢”
哪怕其中一個環節沒有發生,大明或者大清雖然仍難逃滅亡命運,但說不定還能再堅持幾年。
張元濟豎起大拇指“疏才兄弟不僅通曉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工程學和文學,竟然也是個經濟學高人,泡沫一詞切中要害。”
買到薦股書的人說“我還缺600兩,怎么樣,你們有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