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連德說“此前我看了一本美國作家加里森寫的醫學史書籍,其中關于中國醫學的介紹竟然僅僅只有一頁,并且這僅有的一頁都有諸多錯誤。
“我曾向他寫信詢問。加里森說,在美國所有的圖書館里,都沒有介紹中國醫學的書籍,他也是無奈之舉。
“你知道嗎,這是很可怕的,只會加重洋人對中國醫學的誤解。”
李諭肅然起敬,正好自己也有寫科技史的想法,回道“想編寫中國醫史難度太大了,浩如煙海的古典籍,讀起來就非常晦澀。”
伍連德自己也不是純中醫,慨然道“困難自然有,不過再難也難不過撲滅一場瘟疫。”
李諭說“希望屆時能有中英文兩種文字出版。”
歷史上,伍連德所寫的中國醫史是英文的。
伍連德說“那時候我會聯系有志者共同完稿。”
李諭突然問道“提到中國醫學史,伍大夫對傳統醫學如何看待”
伍連德說“傳統醫學在我看來,早在三百年前就已停滯不前。我本人是學西洋醫學長大,對傳統醫學中的一些理論理解并不透徹,不過最問題不是出在這兒。”
李諭問道“那在哪”
伍連德說“傳統醫學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培養出來的徒弟水平參差不齊,沒有一個足夠客觀的評價標準;所以會出現非常多的庸醫,并且庸醫的數量還不少,對于整個社會都會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同樣導致了洋人根本無法理解傳統醫學,保持懷疑態度
“另外,傳統醫學中,那些有聲望有能力的名醫,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獨家秘方。一旦名醫去世,秘方便會隨之入土。其所在的那片村鎮,幾乎瞬間失去優秀的醫療保障能力。”
伍連德指出來的點都非常鞭辟入里,整個明末清初,中醫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李諭說“確實到了應該改進的時候,不過傳統醫學并非一無是處。”
伍連德嘆道“過去確實輝煌,可這幾百年已然沒有一部新的優秀傳統醫學著作問世,大家都熱衷于給古籍注解,對于一門學科的發展,這并不健康。”
李諭說“或許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相結合,會是一條路線。”
伍連德說“能學通二者的人,實屬鳳毛麟角。”
李諭說道“至少在草藥這一塊,能合作的地方還是很多嘛,阿司匹林和奎寧不都是最先從草藥中發現。”
阿司匹林的最初發現,來自柳樹皮。
治療瘧疾的奎寧,則來自金雞納樹皮。據說康熙得過瘧疾,就是服用了洋人的金雞納霜才好。
對了,別忘了還有大名鼎鼎的青蒿素,就是屠呦呦在古方中發現,然后在青蒿中提取得到。
所以說,中醫也分傳統中醫與現代中醫。
直接分別叫做“中醫”與“西醫”總感覺不太好,會被人曲解,然后挑撥對立,互聯網上類似的罵仗太多。
伍連德抱拳道“院士先生的話不無道理,我在今后寫中國醫學史時,會多加注述。”
伍連德在民國的醫學界地位很高,1920年代末那場關于廢除中醫的投票中,伍連德投了贊成票。
李諭希望能夠讓事情多少有點改觀,畢竟那次決議過于倉促,后果并不好,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