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腦子里已經想出了會是什么情景“似乎很像太陽系。”
盧瑟福說“我就是準備以這樣的名字來命名。原子的結構真的很像太陽系,在極為浩渺龐大的空間里,只有幾個小小的質量體。”
普朗克說“伱在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導師湯姆遜教授,曾經提出過一種葡萄干布丁模型。”
盧瑟福說“湯姆遜教授的論文我仔細研究過,不過與愛因斯坦先生的光電效應必須采納量子論解釋一樣,如果想要解釋粒子的散射實驗,只能如此假設。”
李諭說“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一位叫做長岡半太郎的物理學教授,也提出過一種土星環結構。”
盧瑟福說“我看過長岡教授的論文,的確給了我一定啟發。”
其實提出類似結構假說的人還有一些,愛因斯坦讀大學期間關系很不好的那位韋伯教授,就提出過類似結構。
但切切實實在實驗論證出來的,是盧瑟福。
普朗克說“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結果我想這將是一項足以問鼎諾貝爾獎的成果。”
盧瑟福嘆道“可惜還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李諭說“您指的是穩定性問題如果原子核像太陽,電子像地球、火星一樣繞著它旋轉,就會形成電場,而電場會輻射電磁波。電磁波有能量,也就是電子會損失能量,從而靠近原子核。”
“是這樣的,”盧瑟福說,“我計算了一下過程,竟然只有千分之一秒不到,那就說明原子不復存在。”
也就是提到過的原子穩定性問題,二十世紀初四大物理學難題之一。
盧瑟福的核式模型從一問世就難以站穩腳跟的原因就在這。
但他的粒子散射實驗在物理學史絕對是頂級的十大最美實驗之一,因為它最大的意義在于揭示了原子內部的空曠,為后來的理論發展鋪平道路。
盧瑟福的行星模型,只是附加的一個猜想,而且這個模型提出不到一年,就被他的一個學生無情打破。
那名學生的名字叫做玻爾。
幾人聊天間,索爾維與能斯特也來到了這家店。
“原來你們在這品嘗手工巧克力。”索爾維說。
普朗克說“索爾維先生也喜歡甜食”
“巧克力幾乎是我每天的必需品,這是世界最美味的東西,”索爾維又問道,“我可以坐下嗎”
“當然可以。”普朗克說。
索爾維很熟練地招呼侍者“你們的巧克力華夫餅多幾盤。”
愛因斯坦是今天東家,他其實沒多少錢,比利時的巧克力又貴的要死,可他不好意思不讓侍者巧克力華夫餅,只好說“看來您是這家店的常客。”
索爾維說“是的。等你們離開時,我會送給你們幾位每人一份巧克力禮盒,雖然禮盒很像意大利象征愛情的親吻巧克力,不過口味要更加濃郁。”
十九世紀末出現的意大利親吻巧克力,是最早的巧克力與愛情最早的羈絆。
當然了,都是商家搞出來的噱頭,愛情本身不需要任何東西去裝幀。
索爾維又說道“再讓你們嘗一嘗比利時的啤酒,絕對會讓你們愛這里。”
嚴格意義講,此時的歐洲啤酒是不能正式宴會臺面的,但隨便吃點飯,沒多少講究。
愛因斯坦說“索爾維先生提到愛情,讓我想到了巴黎那樁關于人造鉆石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