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說“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論文,當前的進展似乎是美國天文學界張伯倫和莫爾頓的微星學說”
“是的,”喬治達爾文說,“我仔細研究過微星學說,按照他們的說法,曾經有一顆恒星走到離太陽幾百萬方公里的地方,然后改變了運動方向離開。
在接近太陽時,由于引潮力作用,在太陽表面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潮,使得太陽與恒星接近部分以及相反部分噴出大量氣體,形成一個圓盤狀氣團。
最后凝成了小的固體質點,即行星的胚胎。
然后質點中部形成了木星、土星,兩頭則形成較小的行星。
另一部分質點落回太陽,使太陽自轉起來。
木星、土星的衛星形成過程與其類似。”
這種學說仍舊基于牛頓經典力學,并且還考慮了動量守恒、角動量守恒等等,有一定的邏輯自洽。
李諭說“達爾文會長,天文學論文往往需要很多的觀測數據,所以我或許一時半會無法給您終稿。”
喬治達爾文說“您能夠接受這個課題我就非常欣慰,畢竟有伱這樣的學術巨擘參與到恒星演化課題中,也意味著它有了解決的希望。”
他對自己還挺有信心的,李諭說“我這段時間會在中國,而且我還建了一座天文臺,如果貴方能夠一些技術和設備上的支持,將大有裨益。”
喬治達爾文說“這是應該的。”
李諭“得寸進尺”道“光學鏡頭非常精細,如果貴方可以幫助在中國建立一個光學研究機構,我將更加感激。”
喬治達爾文不假思索道“我會幫閣下辦成這件事。”
李諭道“多謝達爾文院長”
光學雖說是個從寫下光學一書的牛頓時期就一直被研究的學科,不過它可絕不是什么老古董學問。
光學的前景大了去,開發的潛力很大。甚至到了李諭穿越前,老美卡咱們脖子最關鍵的高精尖科技方面的代表芯片制造,其核心就在光學領域,也就是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光刻機制造。
不過就目前的時間點看,光學的確不是什么大家藏著掖著的學問,可以說是一門“顯學”。
再說得簡單一點,現在大家差不多在一條起跑線上,光學的基本理論各國都比較清楚,主要就是工藝方面先進與否。
李諭趕緊趁此機會借英美力量扶植一下國內的光學發展是個大好時機,最少留下一個人才班底,哪怕以后經歷戰火,至少能保留希望之火。
喬治達爾文并不知道李諭心里打的小算盤,因為在歐洲人看來,天文觀測是個應該“全球化”的事情,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在中國有個觀測站并不是什么問題。
額,刪改了很多,要不發不出來,明天開始補上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