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的退位幾乎可以算中國歷史上最和平的朝代過渡。
臘月二十五,距離過年還有一周時,根本沒給愛新覺羅家過年的機會,隆裕太后不得不借宣統皇帝溥儀的名義發表了清帝退位詔書。
詔書是在養心殿發出,這座從雍正時代就開始作為帝王起居辦公的宮殿,終究見證了大清的覆滅。
最后一次舉行的朝見,來的不是袁世凱,而是外交大臣胡惟德。
自從上次被良弼搞了一次暗殺,袁世凱就再也沒有進過紫禁城,都是派自己親信代他入朝。
拿到詔書后,袁世凱立刻抄送東交民巷各大使館,并通電全國。
在一片喜慶中,清朝的龍旗降下,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升起,清王朝就此結束,延續數千年的帝制覆亡。
客觀講,雖然相當大比例的人都不喜歡清朝畢竟清朝的許多遺留問題還在影響著100年后的中國,但在清朝的最后時刻,還是表現出了一個王朝應有的瀟灑與智慧。
它的開始充滿血腥與殺戮,甚至結束時也讓國家飽受恥辱。
但對于它的消亡,還是選擇以溫情和敬意去看待一個王朝的消失吧。
因為不管怎么說,這是數十年革命運動下最好的結果。
京城的百姓對清帝退位的反應非常自然,估計是這些年見慣了大風浪,往前推十年,慈禧還被八國聯軍趕出過京城哪。
至于廣大農民,知道這件事就滯后很多了,記得白鹿原中有過描述,老百姓聽說皇帝退位,先是象征性地哭了兩聲,表示對祖宗尊敬。然后馬上回頭打聽新的朝代和年號,問問以后皇糧交給誰。清楚之后就互相比誰先剪辮子,因為頭上的小辮子早已習慣,一下子剪掉很不適應,都在較勁。
上海,福州路一間茶館,百姓像往常一樣喝茶、聊天。
“聽說了嗎,皇上退位了。”
“你才知道我的一個親戚在英國人的報社當差,早就給我說了。”
“英國人的報社消息這么靈通”
“還不是因為袁世凱給他們說的,要是沒有各國大使館默許,他袁世凱個小赤佬能干出這種事”
“噓你怎么敢說袁世凱是小赤佬”
“我為啥不能說革命他出一份力了現在還想做新朝廷的頭頭我們上海剛從武昌手里奪來統領地位,迫不得已讓給南京,現在他袁世凱坐享其成,又要在京城繼位,以后更不拿我們當回事。”
“怎么會我聽說南京馬上派人去迎袁世凱南下。”
“我看他還是別來,要是再把江浙弄成他北洋的勢力,更不好辦。”
“嗨你們可別吹了,啥時候你要是能當個江蘇都督,再罵袁世凱不遲”
“我才不當要我去都不去”
“你就是嘴上厲害”
李諭喝了一口茶,看到張謇進了門。
“疏才,我來晚了,最近風云聚變,不得安生。”張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