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到了8月,袁世凱邀請中山來北京見面。
孫是南方革命黨人的精神領袖,袁世凱雖然現在當了總統,卻不是很相信他真的愿意舍棄權力。
與此同時,袁也邀請了黃興。之前黃興堅決不當參謀總長,袁世凱總覺得不是很放心。
但黃興并沒有與孫一起出發,因為八月剛發生了武昌起義“三武”之一的張振武遇刺案,指使者是袁世凱與黎元洪。
案發后,民權報迅速發表文章號召革命黨人與全國民眾以武力推翻袁世凱的統治,說“百萬言錦繡文章,終不如一枝毛瑟”。
參議院也進行了彈劾,袁世凱卻把事情轉嫁到了內閣頭上,陸徵祥當了兩個月總理,被迫下臺。
孫到達北京后,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歡迎,乘坐總統專用的金漆朱輪雙馬車由正陽門入城,沿途是旗幟、彩棚和自動列隊歡迎的北京市民。
當晚袁世凱便設宴招待。
作為政壇老油條,袁世凱說話拿捏得很有分寸“孫先生,民國初立,財政外交都甚為棘手,希望先生不時匡助。”
孫聽了很感動,說道“如今各處商務凋敝、工業落后,民不聊生。我向來主張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如今民族與民權已經爭取到,接下來便是民生。”
袁世凱說“孫先生真乃心懷天下,敢問如何做到民生這一點”
孫說“古人云,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民生就是守江山,而且還要把江山弄得繁榮昌盛。”
袁世凱說“我明白,否則也不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說“挽救民生,在于大力興辦實業,從而振興經濟。而萬種實業,首先都離不開交通二字。所以我希望投身到鐵路興建之中。”
袁世凱大聲說“好說得太好了我認為全國鐵路督辦一職,除了先生,無人可以當”
孫說“您有練兵的經驗,您練兵百萬,而我修鐵路十萬里,國家就行了。”
袁世凱城府很深,聽了他的話后微微一笑“先生修十萬里鐵路大概不成問題,袁某人搞百萬軍隊卻談何容易。”
孫真的認為袁的思想產生了根本性變化,完全沒想過有朝一日他會恢復帝制。
孫先生是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一心想的只有國家強大,根本不在乎權力、地位。幾天后,同盟會一眾大佬在北京湖廣會館成立了國黨。
孫被選為理事長
,但他很清楚政黨方面的事宋教仁能力更強,于是沒多久就讓宋教仁當了代理理事長,自己則專心投入到了鐵路事業中。
孫稱得上民國華盛頓,民國創建之后便光榮引退,一心一意致力經濟民生。
他又在湖廣會館召集了詹天佑、沈琦等工程人士,并且叫來李諭等工商業的翹楚,一同研究鐵路規劃。
李諭雖然不懂如何修鐵路,可他他作為穿越者,太清楚日后的鐵路情況了。
不過李諭更知道交通作為基建的基建,投資之大不是一星半點,而且這東西完全沒有眼前就到賬的收益,只能靠政府出資。
但以目前北洋政府的財力,修鐵路是不可能的,有錢也要先招兵買馬。
所以會談時李諭興致闌珊,沒有說太多話。
孫則與詹天佑聊得非常火熱,詹天佑在一張地圖上給他寫寫畫畫“如今我們已經有貫通南北的干線,亟需一條東西向的交通命脈。”
孫說“我認為這條鐵路可以選擇從連云港出發,經徐州與津浦鐵路相接后,繼續向西與京漢鐵路相接,再繼續向西一直通往蘭州。”
這條鐵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隴海線,規劃上講,他們研究得很準確。
然后他們就繼續研究具體的鐵路走向、地理地勢、修建難點等等。
孫發現李諭一直不怎么說話,于是抬起頭問道“疏才,你認為如何”
李諭只能說“這條線路當然沒有問題。”
孫道“我也認為沒有問題,一旦這條線路修好,簡直就像咱們自己的太平洋大鐵路”
李諭說“北方一直缺少一條大動脈,黃河沒有航運能力,如果有一條縱貫東西的鐵路,的確意義非凡。”
詹天佑同樣說“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卻從不敢說出口,今天見到孫先生,才能暢所欲言,真是痛快”
孫斗志滿滿“我研究過美國歷史,他們的壯大第一步就是靠的興建鐵路,用了幾十年便趕上英國。他們的成功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復制過來。”
李諭輕輕嘆了口氣,不知道該怎么說下去。
實話講,各位可能無法相信,整個民國時期,也就是從19121949,如果不算日本人在東北修的鐵路,北洋政府加上民國政府幾十年里修的鐵路還沒有晚清最后十年修的多
從數據看,大清一共修了9100公里左右鐵路,基本全是最后十年修的。
而民國時期一共修了7000來公里,另外6000多公里是日本人在東北修的。
孫是1925年逝世,從民國元年到1925年,這十多年間民國僅僅修了2000公里鐵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