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馮如還考到了美國航空協會的甲等飛行員證書。
馮如不僅自己回國,還準備把工廠遷回來。
李諭肯定要盡最大能力幫助,正好游輪派上用武之地,直接安排去拉回一個飛機工廠
同時李諭讓馮如把工廠里的技師,包括幾名美國技師都挖回來,薪水一切好談。
給馮如回完電報,李諭馬不停蹄去袁世凱的總統府呈文,希望盡快批下一塊地用作飛機工廠。
袁世凱和直隸高官段祺瑞聽了李諭的話,有些難以置信。
袁世凱說“我雖然知道世上有飛機一物,但又聽人說你在日本時一直宣傳飛艇更有前景。”
李諭感覺有些頭大,自己是想忽悠日本人,沒想到袁世凱耳目這么多,已經知道此事。
李諭只好說“大總統,飛機雖然發展歷史比較短,但勝在機動性強,并且造價低。”
馮國璋說“機動性強,造價也低不正好契合我們的需求”
袁世凱點點頭“我更想不到我們自己國人可以造出來能上天的飛機,對了,我記得去年意大利一場戰爭中,出現了飛機。”
李諭曉得沒有軍隊支持,國內的環境下研究飛機必然前路坎坷。
反正對飛機坦克之類的東西而言,戰爭一直是最大的催化劑,于是李諭說“可以想見,飛機在戰爭中有極強的偵察能力,遠超傳統騎馬步行的偵察兵。”
袁世凱說“好東西若能配合你的無線電一起用,戰場上不就有
了眼睛。”
李諭說“大總統英明。”
“批多少地都批”袁世凱說,“這項開支列入軍費預算,華符馮國璋字,你和軍部一起親自監督此事。”
馮國璋說“屬下也感興趣得很,甚至還想坐飛機到天上瞧瞧。”
他們出錢更好,但李諭很清楚,搞飛機產業最多就是培養點航空人才,積累積累經驗。以北洋政府的財力,根本支撐不起成規模的空軍。
但民國必然缺不了汽車、飛機、無線電,培育人才的同時少量產出一些飛機,就是勝利。
有袁世凱開綠燈,李諭很快就在天津拿到一塊工業用地。
前去視察時,馮國璋仍不住詢問飛機的事“李諭院士,現在洋人造的飛機,能飛多高”
李諭說“兩千米問題不大,不過考慮安全,一般不會飛那么高。”
“兩千米”馮國璋抬手比劃了比劃,嘿嘿笑道,“李大院士莫怪,我對這種高度沒什么概念。”
李諭說“泰山1545米,就是說飛機可以輕松從泰山上頭飛過去。”
“我的老天爺”馮國璋驚訝道,“比泰山還高”
李諭說“這才哪到哪,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達到萬米高空。”
馮國璋睜大眼睛“這也行”
李諭說“我什么時候騙過人”
“厲害厲害”馮國璋連連說,“難怪洋人這么厲害。”
李諭則說“厲害的不是洋人,是科技。”
馮國璋突然想到“還有一件事我比較好奇,你怎么能這么精確地說出泰山高度1545米這數準不準我聽人說,泰山有三四千米高。”
早期徐霞客等人的記錄里,的確提到泰山3600米左右。
李諭笑道“這就是測量學了,其實并不難,只需要知道一定的三角學知識就夠,您要學學嗎”
馮國璋說“我如果年輕二十歲,可能還會學一下,現在決計學不明白了。”
袁世凱和馮國璋在批地上很大方,但資金方面就很緊缺了,最初僅僅拿出五萬銀圓。
李諭隨即開始在這片地上進行基礎建設,等馮如回來,好盡快投入使用。
另外,李諭也要對無線電進行技術改造,以達到把無線電安到飛機上的操作。
這件事在后世聽起來理所應當,不過目前是個技術難題。
如果可以做到,飛機的安全系數會瞬間提高幾個維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