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的郵輪抵達美國后,馮如立刻開始搬遷工作,有了專門的一艘船,運載能力根本不需擔心,他甚至把一架已經生產好的飛機拆除后一并裝船。
同時,美國的幾位科學界名人在與李諭通電報時,表示希望搭乘這艘郵輪到中國游覽游覽。
李諭當然答應。
于是貝爾、特斯拉,以及柯達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一同組成了“中國考察小隊”,準備“蹭”著李諭的船來趟中國。
李諭巴不得他們多蹭,當初買這艘船,一方面為了無線電試驗,另一方面也有交通方便的考量。
現在的李諭不缺錢,而且知道以后的形勢,該花錢的地方一點都不吝嗇。
雖然民國的國力很弱,但整個民國時期東方文化的魅力在歐美都很吸引人,有很多洋人想過來看看。
其他人李諭管不著,但真覺得該讓科學界和文化界的人多來轉轉,將來他們回國后在特殊時期發聲會很有幫助。
貝爾和伊士曼發來電報,希望先到傳說中的東方第一城上海看一看。
李諭沒道理拒絕。
正好最近收到不少大同大學、實業協會以及上海名人的電報,該去處理處理。
乘坐津浦鐵路南下的速度很快,一天時間就到達上海。
李諭首先前往大同大學,把在北大和清華講過的無線電課程在這里繼續講了幾次。
閑暇時又來到實業協會,見到了幾名準備興建企業的商人,包括剛剛回國的著名愛國企業家、教育家、廈門大學創始人陳嘉庚。
陳嘉庚見到李諭后說“很早就知道院士威名,去年孫先生回國路過新加坡,還以為會見到您,沒想到孫先生說您直接搭乘火車回了國。”
李諭笑道“我也久仰陳先生大名。”
陳嘉庚說“沒想到國內形勢變化如此快,剛登上船,就收到了袁世凱做大總統的消息。好在抵達后聽說宋教仁在國會中又占據了多數票。”
幾個月后袁世凱會刺殺宋教仁,引發二次革命,李諭不想說這些后事,于是轉而問道“陳先生來上海有什么事情要辦看新聞,您正準備在廈門辦學。”
“沒錯,用不了多久就會先建好集美小學。”陳嘉庚說。
集美學校有點像天津的南開教育系統,包括了一整套學校,陳嘉庚選擇穩扎穩打,從小學辦起。
李諭的做法與他不謀而合。
陳嘉庚接著說“此外,我還準備在國內興建罐頭廠。然后別人就說,如果加入上海實業協會,可以獲得很多商業上的合作,所以來看看,結果發現會長竟然是年輕的李諭院士。”
李諭笑道“張謇部長強塞給我,其實我哪有什么管理能力。”
“此言差矣”陳嘉庚說,“不少人都告訴我,院士先生在商業上的眼光極為犀利,一點都不比數理方面差。聽從你安排的企業,每家都蒸蒸日上。”
“運氣罷了。”李諭謙虛道。
陳嘉庚說“我都想研究研究傳聞中院士先生的博弈論了。”
李諭說“這本書倒確實值得商界同僚,尤其前半部分,本人寫得十分通俗易懂。說不上指導,但或許會有點啟發。”
“我會買上一本,”陳嘉庚說,然后問道,“不知李會長對我要投資的罐頭產業有什么看法”
李諭問道“什么罐頭”
陳嘉庚說“水果罐頭。”
李諭清楚地知道,罐頭在國內基本不會有什么銷路,即便一百年后,賣的最好的可能也僅僅是黃桃罐頭。
據統計,在李諭穿越前的時代,美國每年人均消耗90公斤罐頭,歐洲人也有50公斤,而中國人僅1公斤
但與此同時,中國又是罐頭最大的出口國,產量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只生產而不消費,也是相當令人震驚的了。
與罐頭形成強烈反差的就是西瓜,作為世界第一大西瓜生產國,中國產的西瓜都被自己人吃掉,幾乎沒有出口。
后世不吃罐頭,可以理解為飲食習慣。而民國不吃罐頭,原因則非常簡單粗暴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