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在康奈爾大學就讀的胡明復胡剛復、胡敦復的弟弟、胡適、趙元任、楊杏佛等人出席,遠在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姜立夫、竺可楨全都集中到康奈爾大學聽李諭演講。
這幾人中,胡明復與姜立夫是搞數學的;竺可楨搞氣象學;趙元任與楊杏佛雖然此后并沒有繼續投身科學,但目前趙元任也在學習物理學,楊杏佛則在學習機械學。
總之他們目前都算科學圈里。
李諭花了半天應付完大學公事后,才與竺可楨等人來到了科學社分社租的小教室中。
這時的美國大學學生不多,空閑教室不少。
最熱衷科學社分社事務的胡明復激動道“院士先生今天一來,我們才切身體會到您在洋人面前多厲害我們平時只在典禮時才會見著校長,今天他早早就來迎接您。”
“就是”竺可楨道,“您大大振奮了我們科學興國的斗志。”
“科學興國還要仰仗更多你們這樣的學生,”李諭說,“國內的科學雜志發行不錯,穩定在幾千冊,隨著時間推移,肯定有更多人投身科學領域。我準備把大同大學一棟辦公樓作為科學社專門用地,將來各位回國,科學社會定期組織活動,將大家持續聯絡在一起。”
姜立夫說“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歸國了。”
“沒必要,”李諭笑道,“你們最好在這邊多學幾年,能讀多久就多久,不要浪費機會和經費。平時多給國內雜志社投投稿件就是,另外,寫稿子的時候留意我們處于科普期,控制一下難度。”
胡明復說“我們還是學生,寫不出院士先生那樣的頂級文章。”
李諭不挑“不用過分追求質量,現在要的是數量,你們寫出來就大膽投稿,我都會發表,順便給你們可觀的稿酬。”
胡明復說“平時我還會畫一些科普性質畫作,雜志可以發表嗎”
“必須可以”李諭說,“我正好想再辦個科學畫報,提升趣味性。”
胡明復道“那就好辦了”
胡明復是給科學雜志投稿最多的留學生之一,而且他挺擅長寫科普文章,十分注意向讀者介紹各方面的新知識。
科學雜志頭三卷就發表了胡明復的47篇文章,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藥、天文氣象、教育、軍事等等,由此可見其知識的淵博。
“胡氏三杰”每一個都很牛。
老大胡敦復,就是國內已經當了大同大學校長的那位;此前有過介紹。
老三胡剛復,李諭幾天前與他剛在芝加哥大學的密立根實驗室見了面,是搞物理的。
眼前的胡明復是老二,與老大一樣都研究數學。
胡明復很有才氣,此后參與了數學名詞審定工作,把美英法意日德諸文與中文譯名對照,對推動國內外數學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惜胡明復回國后沒多久就因為一次溺水意外英年早逝。
對了,此后姜立夫與胡家還成了一家子,胡家三兄弟的小妹胡芷華嫁給了姜立夫。
胡適雖然學的是哲學而非科學,也沒有加入科學社,但同樣來湊了熱鬧。
胡適說“可惜我學了一年多農學,終究不是本人所長,轉入哲學系,不然也能多寫幾篇文章投給科學社。”
胡明復和他關系不錯,笑道“兩年前你還加入了基督教會,要是你寫科學文章,我簡直無法想象。”